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传承岐黄育匠心   竞技筑梦促发展 - 数字报刊系统 传承岐黄育匠心   竞技筑梦促发展<br>——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暨第三届“贵药膳”大赛总决赛侧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岐黄育匠心 竞技筑梦促发展
——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暨第三届“贵药膳”大赛总决赛侧记

作者:○ 本报记者 赵明艳

深秋的贵阳,层林尽染,药香弥漫。10月22日,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暨“贵药膳”大赛总决赛在贵州中医药大学(花溪校区)举办。本次大赛由省中医药局、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宗委、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贵州中医药大学承办,并得到了省委宣传部、中国药膳研究会、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合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以赛为媒  检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大赛以“传承岐黄·匠心筑梦”为主题,旨在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激励中医药系统广大医务人员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贵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赛设立了中医组、护理组、中药调剂组、医院感染管理组、药膳组五大赛项。汇聚了来自全省9个市州、3家省直中医院的12支中医药技能竞赛队伍、28支药膳竞赛队伍同台竞技,以精湛技艺与创新精神,共同绘就了一幅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画卷。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说,“本次竞赛既考理论功底,又检验临床思维,既深植传统底蕴,又前瞻未来方向,是一场技艺的比拼,也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医药强省建设成果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一次有效检验。”

相互较量   理论与实践大比拼

“我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庄严宣誓,我将牢记中医药事业的职责使命,弘扬中医药文化……以最高的热情及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比赛中,发所学所长,展示我省中医药人才的专业水平。”大赛开幕式上,参赛选手代表袁小婷郑重宣誓,参赛选手纷纷表示将公平比赛,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当天,理论考核现场,中医组、护理组、中药调剂组、医院感染管理组的选手们认真审题、审慎作答,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比拼知识储备。技能操作区,选手们精准找到穴位、针灸银针轻捻慢转,药片称量分毫不差……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较量,生动诠释了“辨证精准、施治得当、疗效可靠”的职业追求。

“请问您哪里不舒服?”中医组比赛现场,安顺市代表队选手李文菊轻声询问“患者”,指尖轻搭腕部,凝神感知脉象起伏。“这次竞赛项目涵盖针灸、把脉、临床诊疗全流程,是对中医接诊能力的综合考验。”她说,“通过备赛,我重新学习了中医经典医籍,与同行交流更开拓了思路。中医需要终身学习,竞赛也是成长的阶梯。”通过竞赛正引导广大中医药人回归经典、精研技艺,这不仅是技术的锤炼,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护理组的竞赛项目包括拔罐、穴位贴敷等。黔西南州代表队选手杨茜坦言:“这些操作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内容,但竞赛要求更高标准。”比赛现场,她精准定位“患者”穴位,进行穴位贴敷,向患者解释操作原理,叮嘱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而赛场外,如今中医护理正从“辅助”走向“专业”,融入日常、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让群众体验切身耳穴压豆、中药贴敷、艾灸拔罐、康复指导等中医护理技能的“温度”与“体贴”。

“剂量的准确性关乎用药安全,更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作为一名药剂科医师,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参赛选手徐才猛对于用药安全准则牢记于心。为备战竞赛,他连续多晚在医院药房练习中药调剂。“比赛涵盖中药学、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知识,是对专业能力的全面检验。只有将‘精准’刻入骨髓,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健康。”他说。

“检查采样用物是否齐全,进行手消毒……”医院感染管理组的竞赛现场,贵阳市代表队参赛选手张海帆逐一完成相关事项,进行标本采集考核。“院感是医疗安全的基石,尤其基层医院更需建立标准化感控体系。”作为一名院感工作人员,她深知院感的重要性。以竞赛为契机,深入强化“人人都是感控责任人”的意识,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全流程的感控体系,才能有效保障患者安全,维护中医药的良好声誉。此次竞赛让她与同行交流经验,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院感工作积累了经验。

寓药于食   寓养于味

药膳,寓药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康理念,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健康生活的智慧结晶。

当归生姜羊肉汤、翡翠葫芦、百木润颜饮、乾坤饮……当天比赛现场,选手们精心准备,将中医药理论与烹饪技艺相结合,制作出了一道道摆盘精致的药膳、药饮,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兼具调理五脏六腑的功效。

石阡县中医医院的“仡佬山清伏鸭汤”以百合、玉竹、薏苡仁入汤,鸭肉与冬瓜蒸制,鸭骨慢火熬汤,清热利湿的功效融入食材本味;他们制作的“洛神玫瑰饮”则以洛神花、玫瑰花为媒,加入山楂、乌梅、陈皮等中药制成,有降血脂、疏肝解郁、养颜安神等功效。团队成员梁倩说:“药膳是中医药走进群众生活的最佳载体,我们医院已推出系列节气茶饮,深受群众欢迎。”

贵州中医药大学的药膳“云上五方卷”和药饮“贵糯五行饮”,则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设计,以健脾胃为基础功效,五脏同调,食材和药材均选用黔东南的茯苓、大方县的天麻等道地药材。通过竞赛,正引导从业者深入理解“治未病”的智慧,认真领悟药食同源的科学和文化内涵,让中医药文化以药膳这一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让健康生活可感、可及、可享,真正实现“寓医于食、寓养于味”。

匠心对决,一道道健康佳肴,不仅体现了参赛者对药食同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食材的尊重,还蕴含了对品尝者的用心。现场的一道道美味、甘甜的药膳、药饮,更是打破了人们对中药做成食品的传统印象。“我们的百木润颜饮结合贵州人的口味,酸甜可口,很受群众喜欢。”云岩区第二人民医院参赛选手崔娇娇说。

赛场上,选手们拿出创意、全力以赴;评委们细致观察记录,现场问询点评,用心体味每一道药膳、药饮。

赛场外,省中医药局还组织在贵阳市花溪公园和筑城广场开设了“中医药文化集市”。集市活动集中医药文化传播、体验于一体,展示了中医药融入医康养等产业成果。现场设置了义诊区,为市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还带来了中药香囊、药食同源茶饮等产品,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比赛终有结束,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这场汇聚“黔医智慧”与“贵药力量”的盛会,正为贵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DSC_7222.JPG

选手定位穴位。

DSC_7214.JPG

穴位贴敷取药。

DSC_7145.JPG

模拟医院感染场景考核现场。

DSC_7149.JPG

选手讲解中药熬制方法。

0D2A0612.jpg

药膳作品展示。

0D2A0839.jpg

义诊。

DSC_6988.JPG

药膳作品展示。

0D2A1467.jpg

市民体验中医药传统技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