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肠胃不适总反复,中医教你精准排查与调理 - 数字报刊系统 新生儿呛奶窒息,紧急复苏怎么做? 糖尿病饮食新主张:吃对顺序降血糖 肠胃不适总反复,中医教你精准排查与调理 慢阻肺患者必知:厨房油烟竟是隐藏杀手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肠胃不适总反复,中医教你精准排查与调理

作者: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李灵


生活中,肠胃“闹脾气”十分常见:吃凉食后腹胀腹泻,压力大时胃痛反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多数人觉得是“吃错东西”或“肠胃娇气”,随便吃点药应付,可不适总反复,甚至影响饮食与睡眠。从中医视角看,反复肠胃不适是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求救信号”,需先分清类型,才能对症调理。

 

一、中医视角下的肠胃:身体的“后天之本”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将肠胃比作“厨房+仓库”:胃如“厨房”,接收并初步消化食物;脾似“仓库管理员”,吸收营养并运送至全身,排出代谢废物。

肠胃功能失常,“厨房”消化、“仓库”运输受阻,便会出现腹胀、胃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偶尔不适可能是饮食问题,但反复发作则可能涉及脏腑失调。如生气时肝气“欺负”胃致胃痛,年纪大肾气不足无法助脾而频繁腹泻。只有排查清楚脏腑失调类型,调理才能有效。

 

二、反复肠胃不适,排查4类中医内科问题

 

从症状可初步判断肠胃不适类型,以下4类最为常见:

1.脾胃虚弱型

常见于老人、小孩和长期熬夜者。典型表现为吃凉、油腻、辛辣食物后腹胀、腹泻,大便稀溏且含未消化食物;平时没胃口,活动易累,说话无力;舌淡有齿痕,舌苔薄白。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脾胃“超负荷”而功能减弱。

2.肝胃不和型

多与情绪相关,年轻人常见。工作压力大或生气后,胃痛胃胀、频繁打嗝反酸,胸口发闷,两肋隐痛;可能口干口苦,睡眠差;舌红苔薄黄。中医有“肝木克脾土”之说,生气压力大时肝气“上火”影响胃,致消化功能紊乱。

3.寒湿困脾型

多由“贪凉”导致,如常喝冰饮、吃凉菜。表现为肚子发凉,按压胀痛;腹泻时大便黏马桶;平时怕冷,手脚冰凉;舌淡苔白厚。寒湿阻碍脾胃功能,食物难消化、湿气难排出,引发不适。

4.脾肾阳虚型

多因长期调理不当、年纪增长,中老年人常见。除肠胃不适外,怕冷明显:早上“五更泄泻”,大便稀溏;腰腹发凉;易疲劳,腿无力,夜尿多;舌淡白苔白滑。肾气不足,脾胃“没了靠山”,无法固住食物和水分,且全身怕冷。

 

三、排查后,3个“落地”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按体质选食物

1.脾胃虚弱型:多吃温软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分3-4餐食用;忌凉、油炸食物。

2.肝胃不和型:少吃辛辣上火食物,可用陈皮、玫瑰花泡水疏肝理气;吃饭时保持心情轻松。

3.寒湿困脾型:不喝冰饮、不吃凉菜;可煮生姜红枣茶祛寒湿;炒菜加花椒、胡椒温脾散寒。

4.脾肾阳虚型: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萝卜汤、桂圆莲子粥;忌寒性食物,尤其是冰镇的。

(二)生活调理:避开3个“伤肠胃”习惯

1.别熬夜:晚上23点前睡觉,熬夜会加重肠胃不适;加班也尽量23点前睡1-2小时“补觉”。

2.别久坐: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如绕桌子走或按揉肚子,促进脾胃运化;久坐致气血瘀滞,影响脾胃功能。

3.别带着气吃饭:生气时先深呼吸平复情绪再进食,带着气吃饭会加重肠胃负担。

(三)简易穴位调理:按2个常用穴位

1.足三里:缓解腹胀、胃痛、腹泻,位于膝盖外侧下方3指,胫骨外侧1指处;每次按1分钟,每天2-3次。

2.神阙穴:即肚脐,缓解腹泻、肚子凉;腹泻时用暖水袋敷10分钟,平时用手掌搓热捂肚脐顺时针揉3分钟。

 

四、3种情况,及时找中医辨证

 

若按上述方法调理2-3周无缓解,或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找专业中医辨证:

1.不适加重:胃痛影响睡眠,腹泻超3次/天,便秘超3天,或大便带血、黑便(排除吃动物血情况),可能肠胃有器质性问题。

2.体重下降: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5公斤,且没胃口、没力气,脏腑失调可能加重。

3.伴随其他症状:除肠胃不适外,还有心慌、乏力、女性月经不调等,可能多脏腑失调,需中医整体调理。

 

五、避开误区,肠胃调理要“治本”

 

1.误区1:“肠胃不适就吃止泻药、胃药”。这些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长期吃会加重脏腑失调,治标不治本。

2.误区2:“中医调理见效慢,不如西药快”。中医调理“治根本”,坚持1-2个月肠胃功能会慢慢恢复,不易反复;西药虽快但易“停药就犯”。

总之,反复肠胃不适不可怕,中医认为它是身体提醒养肠胃的信号。先排查类型,再用饮食、生活习惯、穴位按摩调理,必要时找中医辨证。中医调理不仅能缓解不适,还能改善整体体质,让脾胃更健康,身体更健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