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中西医合璧,让孩子摆脱抑郁阴霾 - 数字报刊系统 中西医合璧,让孩子摆脱抑郁阴霾 失眠总缠你,中医说可能是气血的事 中医调失眠,为啥不只是“安神”那么简单? 肠胃敏感,饮食要避开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医合璧,让孩子摆脱抑郁阴霾

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 梁媛媛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在这一群体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睡眠和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自我否定、自伤或自杀念头。这些表现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面对这一问题,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式正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西医如何诊断和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

西医对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标准化量表评估。医生会通过与孩子及家长的沟通,了解情绪、行为、睡眠、饮食、学习状态等方面的变化,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确诊后,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帮助孩子识别和调整消极思维模式,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治疗过程需要专业心理师参与,通常为定期会谈形式。

对于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治疗联合进行,以达到更好效果。

中医如何看待儿童青少年抑郁

中医将抑郁归为“郁证”范畴。认为情绪障碍与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受阻,进而影响心神安定和脾胃运化功能。

常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易怒、胸闷、胁肋胀痛、失眠、多梦、食欲缺乏、疲乏无力等。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症状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相应方案。

中药在儿童抑郁中的应用

中药治疗是中医干预的重要手段。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这些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改善情绪及相关躯体症状。

中药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开具处方,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不同孩子的体质和症状不同,所用药物也会有所区别。家长不应自行购买或使用中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针灸与耳穴压豆的作用

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调节经络气血,改善情绪状态。研究显示,针灸对缓解抑郁症状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伴有失眠、头痛、胃肠不适等症状的孩子可能更有帮助。

耳穴压豆是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在耳部特定区域贴压小颗粒,持续刺激穴位,适合儿童使用。该方法无创、安全,在临床中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方法叠加,而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整合优势。对于轻度抑郁,可优先采用心理治疗结合中医调理,如针灸或中药,避免过早使用西药。

对于中重度抑郁,可在服用西药的同时,配合中药或针灸治疗,以增强疗效、减轻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睡眠障碍等。中医强调生活方式调整,这与西医提倡的健康习惯一致,两者在非药物干预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家庭支持的关键作用

家长在孩子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保证孩子有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睡眠。鼓励孩子进行适度体育活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

提供均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创造开放的家庭沟通环境,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批评和指责。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鼓励参与社交和兴趣活动。

学校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情绪管理知识,减少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歧视。社会各界应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供专业资源支持,营造理解、包容的成长环境。

就医与治疗的基本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都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发现孩子有抑郁迹象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治疗计划。治疗过程需要耐心,症状改善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家长应给予持续支持,避免急于求成。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总之,儿童抑郁是一种可以治疗的健康问题。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能够有效帮助孩子缓解症状,恢复健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是孩子走出抑郁阴霾的重要保障。及早识别、科学干预、持续关注,是应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关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