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主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轻重不一,严重时会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许多人出现腰痛时选择忍耐或自行贴膏药,但长期忽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康复。
了解腰椎病的常见类型
腰椎病并非单一疾病,常见类型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和退行性腰椎病等。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当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时,会引起腰痛和下肢症状。腰椎管狭窄则是由于椎管空间变小,压迫脊髓或神经,多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麻木,休息后缓解。不同类型的腰椎病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明确诊断是康复的前提。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尽快到医院骨科或康复科就诊:持续性腰痛超过一周,休息后无明显缓解;疼痛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或足部放射;下肢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站立或行走时下肢无力,容易绊倒;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来确定病因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急性期应以休息和医疗干预为主
在腰椎病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剧烈腰痛或神经根刺激征状,此时应减少活动,避免久坐、久站和弯腰负重。可以在硬板床上平卧休息,膝下可垫一个枕头以减轻腰部压力。短期卧床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一般不建议超过3天,以免造成肌肉萎缩和功能下降。此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电疗等,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缓解期可开展居家康复训练
当疼痛明显减轻后,应逐步开始居家康复锻炼,目的是增强腰背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预防复发。以下几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家中进行:
1.仰卧位直腿抬高:仰卧,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一条腿,高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条腿重复10次,每天2-3组。此动作可牵拉坐骨神经,改善神经活动度。
2.桥式运动:仰卧,双膝屈曲,双脚平放于床面,与肩同宽。收紧腹部和臀部肌肉,将臀部抬离床面,使身体从肩到膝呈一条直线。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2组。此动作可增强腰背部、臀部和核心肌群力量。
3.俯卧位伸展:俯卧,双臂置于身体两侧。用双手支撑上半身,使胸部离开床面,腰部适度后伸,保持3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5~10次,每天2次。此动作有助于减轻椎间盘压力,适用于轻度椎间盘突出患者。
4.猫牛式(四点跪位):跪于垫上,双手撑地,保持四肢垂直于地面。吸气时,缓慢下凹腰部,抬头挺胸;呼气时,缓慢拱起背部,低头收腹。每个动作保持3~5秒,重复10次。此动作可增加腰椎活动度,缓解肌肉紧张。
5.腹式呼吸训练:仰卧或坐位,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缓慢回缩。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2次。此训练可激活核心稳定肌群,改善呼吸与姿势控制。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除了康复训练,日常行为管理同样重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位时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可放置小枕头支撑。站立时保持身体直立,避免身体前倾或后仰。搬重物时,应先蹲下,保持腰部挺直,用腿部力量站起,避免弯腰直接提起。睡眠时选择硬板床或中等硬度床垫,避免过软的床垫导致腰椎变形。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避免穿高跟鞋,选择支撑性好的平底鞋。
何时需要进一步治疗
居家康复适用于轻中度腰椎病患者。如果经过4-6周规范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再次就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评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功能障碍。
总之,腰椎病不是必须“硬扛”的疾病。通过科学认知、及时就医和正确康复,大多数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坚持良好的姿势习惯和规律锻炼,是预防和控制腰椎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