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头晕眩晕发作的自救与求救指南 - 数字报刊系统 胰岛素保存3个冷知识,90%糖友不知道 头晕眩晕发作的自救与求救指南 结节性甲状腺肿现身,饮食禁忌要知道 连枷胸反常呼吸:胸廓 “塌陷” 的生死博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晕眩晕发作的自救与求救指南

作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符乔宏


你有没有在起床瞬间天旋地转、走路像踩棉花,甚至不敢睁眼的经历?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头晕和眩晕是急诊科和耳鼻喉门诊的常客,尤其在中老年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者中高发。但并非每次都要冲急诊——掌握科学的自救与求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也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先分清:是晕乎乎还是天旋地转

很多人把头晕眩晕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症状:

1.头晕(Dizziness):感觉头重脚轻、昏昏沉沉、站立不稳,但没有环境旋转感。常见于贫血、低血糖、焦虑、睡眠不足或高血压。

2.眩晕(Vertigo):感觉自己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或倾倒,常伴恶心、呕吐、冷汗、眼球震颤。多与内耳平衡系统(前庭系统)或脑干病变有关,比如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

3.关键区别:眩晕有动感,头晕是静态不适。眩晕更需警惕,尤其首次发作或伴随其他神经症状时。

发作当下,先自救——稳住,别慌!

无论头晕还是眩晕,发作时第一原则是防跌倒、保安全:

1.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造成二次伤害。如在开车、爬梯、操作机器,请立刻安全停车或求助他人。

2.选择安全体位:眩晕者宜侧卧,头稍垫高,闭眼减少视觉刺激;头晕者可平躺,抬高下肢促进脑供血。

3.保持通风、松解衣物:开窗或到空气流通处,解开衣领、腰带,避免缺氧加重症状。

4.少量饮水或含糖食物:如怀疑低血糖(如未进食、糖尿病患者),可含糖块或喝糖水;但剧烈呕吐者暂禁饮水。

记录发作细节:用手机备忘录记下:何时开始?持续多久?是否转头/躺下诱发?是否耳鸣、听力下降、肢体麻木?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至关重要。

特别提醒:耳石症(最常见眩晕病因)患者,可尝试“Epley耳石复位操,但首次发作不建议自行操作,应由专业医生确诊后指导进行,以免加重症状。

什么情况必须马上打120——识别危险信号!

大多数眩晕/头晕是良性的,但以下红旗警报提示可能为中风、脑出血、严重心律失常等急症,必须立即拨打120

1.突发剧烈头痛,尤其伴喷射性呕吐
2.
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口角歪斜(面瘫)
3.
言语不清、视物重影或视野缺损
4.
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
5.
心跳极快、胸闷胸痛、血压骤升或骤降
6.
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或反复密集发作

记住口诀:头痛+呕吐+神经缺(神经功能缺失)=快叫120

非急诊情况,如何科学“求救”?

1.耳鼻喉科优先:80%以上眩晕源于耳源性(如耳石症、梅尼埃病),首选耳鼻喉科或眩晕专科门诊。

2.神经内科备选:如伴头痛、肢体麻木、复视等,或耳科检查无异常,需排查脑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

3.线上问诊先行:通过医院官方平台图文问诊,上传症状描述+发作视频(如眼球震颤),医生可初步判断是否需急诊。

准备就诊资料:带上既往病历、用药清单、血压/血糖记录,发作时拍摄的视频(如有)更是诊断神器

日常预防:别让“晕”找上门

头晕与眩晕虽发作突然,但通过日常预防能有效防止其发生概率。做好预防,需从生活的多个方面入手:

1.饮食管理:控盐很关键,每日盐摄入量应<5克,高盐会使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内耳淋巴液压力,诱发或加重眩晕。补镁也重要,菠菜、坚果富含镁元素,能缓解血管痉挛,维持血管正常功能,保障脑部供血。此外,眩晕患者要严格限酒,酒精会直接损伤内耳前庭神经,增加眩晕发作风险。

2.运动处方: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每日花10分钟做凝视稳定性练习,如边走边盯住固定目标,增强平衡能力。每周进行3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同时,眩晕患者要避免倒立、快速转头等高危动作,以防刺激内耳前庭系统引发眩晕。

3.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每2年应做一次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内耳功能衰退问题。高血压患者每月监测血压,防止血压波动影响脑部供血。颈椎病患者要定期进行颈椎MRI检查,预防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

总之,头晕/眩晕虽常见,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掌握自救技巧、识别危险征兆、选择正确求医路径,才能化险为夷,守护等大事。记住:安全第一,及时就医,莫把“晕”不当回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