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失眠深夜难眠?神经内科助你安睡整夜 - 数字报刊系统 失眠深夜难眠?神经内科助你安睡整夜 肺炎缠上新生儿,日常预防有要点 麻醉后为啥会头晕 口腔异味背后的真相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眠深夜难眠?神经内科助你安睡整夜

作者:北海市人民医院 宋珍珍


 

凌晨三点,窗外万籁俱寂,而你却辗转反侧,数了几百只绵羊,眼皮依然沉重得睁着;又或是刚睡着不久就突然惊醒,之后再也无法入眠……这样的夜晚是不是让你倍感煎熬?长期睡不好不仅会让你白天头晕脑胀、注意力涣散,还可能悄悄损伤大脑、削弱免疫力。别担心,神经内科总结的科学方法,能帮你重新找回一夜好眠。

 

先自查:你真的失眠了吗?

失眠并非偶尔一次睡不好这么简单,判断自己是否失眠,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标准:

1.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大脑依旧清醒,翻来覆去难以进入梦乡。

2.睡眠维持差:夜间频繁醒来,次数达到2次及以上;或者比平时的起床时间提前2小时以上醒来,之后再也无法入睡。

3.醒后疲惫:即便睡眠时间足够,但睡醒后仍感觉浑身乏力、头晕脑胀,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偶尔1-2天睡不好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焦虑。但如果上述情况持续2周及以上,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很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睡眠异常的信号。

 

神经内科推荐:改善失眠的“5步安睡法”

第一步:给身体定个“睡眠闹钟”

规律的作息是优质睡眠的基础。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比如晚上23:00上床,早上7:00起床,即使是周末也不要让作息时间偏差超过30分钟。同时,睡前1小时要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第二步:打造“睡眠友好型”环境

舒适的睡眠环境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房间的温度保持在22-26℃为宜,这个温度范围会让身体感觉凉爽舒适,更容易放松;此外,尽量营造黑暗、安静的氛围。拉上厚实的遮光窗帘,阻挡外界光线;如果周围噪音较大,可以使用耳塞,或者播放轻柔的白噪音,比如雨声、溪流声,这些声音能帮助屏蔽外界干扰,让你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第三步:睡前做“放松仪式”

睡前通过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能让紧绷的身心逐渐舒缓下来。

1.温水泡脚:准备一盆40℃左右的温水,将双脚浸泡其中15分钟。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让身体从内到外放松,缓解一天的疲劳。

2.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或舒适地坐着,将一只手放在腹部,慢慢地吸气,让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持续4秒钟;然后缓缓呼气,感受腹部逐渐收缩,呼气时间保持6秒钟。重复这个过程10次,能有效调节呼吸节奏,平静心绪。

3.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开始,用力紧绷肌肉5秒钟,感受肌肉的紧张感,然后突然放松,体会紧绷与放松之间的差异。按照从脚趾到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最后到头部的顺序,逐部位进行放松,帮助身体彻底卸下疲惫。

 

第四步:吃对“助眠食物”,避开“失眠陷阱”

饮食对睡眠影响显著。睡前1小时可吃温牛奶(含色氨酸助眠)、香蕉(含镁放松肌肉)、燕麦片(稳定神经)。需避开咖啡因(睡前6小时不喝咖啡茶)、酒精(破坏深睡眠)及辛辣油腻食物(加重肠胃负担)。

 

第五步:睡不着别硬躺,学会“下床法则”

如果躺在床上20分钟后仍然无法入睡,不要继续躺着焦虑。此时,起身离开卧室,到客厅做一些温和、不刺激的事情,比如叠叠衣服、听听舒缓的音乐。等感觉到困意后,再回到床上睡觉。

 

这些误区,让你越睡越差!

误区1:“白天补觉,晚上就能睡好”

白天适当小憩有助于恢复精力,但午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且尽量在下午3点之前完成。如果午睡时间过长或时间过晚,会打乱生物钟,导致晚上更难入睡。

 

误区2:“数数、背公式能催眠”

很多人认为数数、背公式能让大脑疲惫从而入睡,实际上这些方法会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反而不利于睡眠。相比之下,想象自己漫步在海边、森林等宁静美好的场景,更能帮助放松身心,进入梦乡。

 

误区3:“失眠就吃安眠药,效果快”

安眠药虽然能快速帮助入睡,但不能随意服用。安眠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期滥用不仅容易产生药物依赖,还可能出现次日头晕、记忆力下降等副作用。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就医!

如果失眠持续1个月以上,并且伴有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

*白天频繁打瞌睡,甚至在工作、开车时都难以控制睡意,注意力无法集中。*伴随体重骤降、心慌、头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睡个好觉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坚持实践。从今晚开始,尝试运用“5步安睡法”,调整生活习惯,告别深夜难眠,让优质睡眠重新回到你的生活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