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年朋友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萎缩性胃炎”几个字就慌了神:“胃黏膜都萎缩了,是不是离胃癌不远了?”有的老人急着到处找“根治药”,有的却觉得“平时没胃痛,不用管”,结果要么盲目用药伤了胃,要么放任病情拖成了麻烦。其实,萎缩性胃炎虽然有癌变风险,但并不是“必然会癌变”,尤其是老人,只要掌握科学方法——规范用药、定期做胃镜、做好健脾调理,就能稳稳控制病情,远离癌变困扰。
老人为啥容易得萎缩性胃炎?
很多老人会疑惑:“年轻时胃好好的,怎么老了就查出萎缩性胃炎?”其实这和老人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如同皮肤长皱纹般“老化”,修复和分泌消化液功能下降,易出现萎缩。
2.老胃病积累:年轻时胃炎、胃溃疡未彻底调理,胃黏膜长期受刺激,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3.幽门螺杆菌“潜伏”:很多老人年轻时未做幽门螺杆菌检查,细菌长期损伤胃黏膜,引发萎缩性胃炎。
4.生活习惯影响:偏爱腌制菜、酱肉等过咸食物,咀嚼不充分,吃饭不规律,都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加速胃黏膜萎缩。
别慌!萎缩性胃炎离癌变还很远
萎缩性胃炎发展路径通常是“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走到胃癌这一步。大部分老人处于“轻度萎缩”或“轻度肠化”阶段,及时干预,90%以上能稳定病情。而且,很多老人没有明显胃痛、胃胀等症状,反而容易被忽视,等出现明显不适,可能已到肠化或异型增生阶段。同时,萎缩并非不可治,药物调理、饮食改善等方法能帮助修复胃黏膜,延缓甚至改善萎缩。
防癌变关键:老人要做好3件事
要控制萎缩性胃炎、远离癌变,老人只要做好以下3件事,就能事半功倍:
(一)规范用药:摩罗丹帮着修胃黏膜
对于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随肠化的老人,医生常会建议用摩罗丹调理。很多老人会问:“这药到底有啥用?该怎么吃?”
从作用来看,摩罗丹是常用的中成药,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减轻胃里的炎症,还能改善老人常见的胃胀、胃痛、没胃口、嗳气等症状。对于有肠化的老人,它还能帮助延缓肠化进展,为胃黏膜“争取修复时间”。
不过用药时要注意3点:一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医生会根据萎缩程度、有无肠化,调整剂量和疗程(通常1-3个月为一个疗程),别自己买了药就吃,也别觉得“有效就多吃点”;二是如果同时查出幽门螺杆菌,要先按医生方案杀菌(一般是4种药一起吃,吃2周左右),等细菌清除后再用摩罗丹,调理效果会更好;三是用药期间如果出现恶心、腹泻等不适,别硬扛,及时跟医生说,调整用药方案。
(二)定期胃镜:守住防癌变第一道关
很多老人因怕“遭罪”抗拒胃镜,但其是发现胃黏膜变化、早期癌变的最准确方法,老人胃黏膜修复慢,更需重视。
如今无痛胃镜技术成熟,检查前打麻药,老人睡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醒来后基本无明显不适,无需担心疼痛。医生还能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是否萎缩及程度、有无肠化或异型增生,必要时取组织活检判断癌变倾向。
复查频率依病情而定:轻度萎缩且无肠化者每年查1次;中度萎缩或轻度肠化者每6-8个月查1次;重度萎缩或中重度肠化者每3-6个月查1次。萎缩性胃炎是慢性问题,病情可能进展,不可因一次复查没事就不再查,定期复查才能及时发现异常。
(三)健脾防肠化:简单方法适合老人
中医认为,老人多“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差会加重胃黏膜萎缩,还容易诱发肠化。所以健脾很重要,而且方法简单,在家就能做:
1.先说说“吃出来的健脾法”:
①可以每天喝一碗“山药小米粥”:山药50克(去皮切小块)、小米30克,一起煮软煮烂,山药能健脾,小米能养胃,而且容易消化,适合老人的肠胃。也可以偶尔吃蒸南瓜、煮莲子,这些食物都很温和,能帮着养脾胃。
②饮食上还要注意:少吃多餐,每天可以吃5-6餐,每餐吃七八分饱,别让胃太撑;食物要煮软,比如把蔬菜切碎、肉炖烂,方便咀嚼和消化;避免过咸、过辣、过烫的食物(温度别超过50℃),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2.再说说“动出来的健脾法”:
老人不用做剧烈运动,每天饭后半小时,慢走15~20分钟就行,速度以不喘气、不觉得累为准。慢走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还能增强脾胃功能,比坐着不动强多了。
家人协助很重要
老人调理萎缩性胃炎,家人帮助很重要。
1.监督用药:提醒老人按时吃药,记录用药反应,复诊时告知医生。
2.准备饮食:根据老人牙口和消化情况,准备软烂、清淡食物,避免腌制菜、熏肉等伤胃食物,陪老人一起吃饭。
3.陪同检查:老人做胃镜时,家人陪同,缓解紧张情绪,记住复查时间和调理建议,提醒老人。
好好护胃,远离癌变
萎缩性胃炎不是“绝症”,也不是“必然变癌”。老人做好“规范用药、定期胃镜、健脾调理”这三件事,大部分能控制病情,正常生活。别因担心癌变而焦虑,也别因没症状就忽视,按医生建议一步步来,好好护胃。家人多关心,老人多配合,共同做好“防癌变”工作,让老人吃得香、身体棒,安享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