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常因射线照射而受损,引发口腔溃疡。患者常表现为口腔疼痛、吞咽困难,甚至因进食受限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活质量。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放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30%可能发展为重度溃疡,需暂停放疗。然而,口腔溃疡并非不可控。通过科学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患者可有效减轻症状,保障放疗效果。本文将从患者视角出发,提供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应对策略。
认识放疗口腔溃疡
1. 溃疡成因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但正常组织细胞(如口腔黏膜细胞)也会受到损伤。黏膜细胞更新周期短,射线照射后易出现代谢障碍,导致黏膜破损。此外,放疗会抑制唾液腺功能,使口腔干燥,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
2. 常见表现
口腔溃疡初期表现为黏膜红肿、疼痛,随后形成浅表性溃疡,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假膜。溃疡可出现在舌面、颊黏膜、牙龈、软腭等部位,严重时可融合成片,影响进食和说话。
3. 溃疡分级与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口腔溃疡分为4级:
1级:口腔黏膜轻度红肿,疼痛轻微,可耐受;
2级:出现散在溃疡,疼痛加重,进食软食无碍;
3级:溃疡广泛,疼痛剧烈,需流质饮食;
4级:溃疡融合成片,无法进食,需暂停放疗。
不同级别溃疡需采取不同护理策略,患者需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及时调整护理方法。
日常护理四步法
第一步,做好口腔清洁。这是预防溃疡加重的基础,患者需在放疗前、后及餐后进行护理。选择软毛或电动牙刷,搭配含氟牙膏,增强黏膜抵抗力,但别用含酒精或过氧化氢的漱口水。刷牙时动作要轻柔,沿牙龈线45度角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次30秒,每日3 - 4次。
第二步,缓解疼痛。药物方面,利多卡因凝胶能局部缓解疼痛,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可形成保护膜,减少刺激。物理方法上,冰敷、温盐水(40℃左右)含漱能减轻疼痛,不过要避免用过热的水。
第三步,调整饮食。多选择流食、半流质饮食,像米汤、米粥、鸡蛋羹等,同时避免辛辣、酸涩食物。
第四步,优化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湿润很关键,随身带润唇膏,每2小时喝一次水;还要避免长时间说话,防止口腔干燥。只要坚持做好这四步,就能轻松应对口腔问题,让放疗过程更顺利。
专业干预
当口腔溃疡出现以下状况时,患者切不可拖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溃疡持续超过两周仍未愈合;溃疡引发的疼痛极为剧烈,导致患者难以正常进食;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性不适症状。
激光治疗:借助低能量激光精准照射溃疡面,有效促进黏膜修复,加速溃疡愈合进程。
药物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局部涂抹抗生素(如四环素软膏)或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但需留意,激素类药物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
放疗期间,患者常因疼痛、进食困难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同时,医院可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助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胜于治疗
放疗前的充分准备是预防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关键。患者需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牙周炎等潜在问题,从源头上降低溃疡风险。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和瘦肉,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支持。
放疗期间,持续的护理同样重要。每日进行细致的口腔护理,包括刷牙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此外,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营养支持方面,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族、锌等微量元素,促进黏膜修复。饮食上,选择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蔬菜泥等,助力身体恢复。
常见误区与辟谣
1. 误区1:放疗后不能刷牙
真相:正确刷牙可减少细菌滋生,需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2. 误区2:溃疡是放疗失败的表现
真相:溃疡是放疗副作用,与疗效无直接关联。
3. 误区3:多吃酸性食物可杀菌
真相:酸性食物会刺激溃疡,应避免食用。
总结
放疗期间口腔溃疡是常见副作用,但通过科学护理和预防措施,可显著减轻症状。科学应对口腔溃疡,不仅有助于患者减轻痛苦,更能保障放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