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有儿童的家庭都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见证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每个父母的期盼。但是,如果儿童存在疾病,可能会令父母非常担忧,有一种疾病需要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那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也能够负责身体多项器官功能正常运转,如果心脏出现疾病,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很多人对先天性心脏病只停留在听说过,并没有深入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1.基本认知
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将其简称为是先心病,先心病在当前并不少见,它的发病率大约为出生活产儿的7‰到1%,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早期,因为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一种心血管畸形,也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先天畸形。一般情况下,按照病情的轻重不同,先心病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而且一部分先心病患儿的病情会随年龄发展,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还有部分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在婴幼儿、童年和少年被诊断出来,还有些则需要成年之后才会被发现,由此耽误治疗时机,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要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出现经常感冒,反复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婴儿在喂奶困难或拒食和呛咳,经常吃吃停停,面色苍白,憋气等现象要引起重视。还有孩子的皮肤持续性的出现紫绀,尤其是在鼻尖,口唇,甲床等部位。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时要下蹲片刻,孩子的手指、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孩子经常喊累,同时身体多出汗,口唇、手指和耳垂等部位有发青,发绀等情况,患有先心病的婴儿发育明显落后,同龄儿童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孩子也会出现胸痛,晕厥等情况。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千万要引发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检查。
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绍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常见的有这几种:房间隔缺损(ASD)是心脏的两个心房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缺损,使得氧合血与去氧血混合。室间隔缺损(VSD)是指心脏的两个心室之间有缺损,导致血液在心室之间异常流动。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在胎儿期动脉导管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出生后如果未能闭合,就称为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法洛四联症(TOF)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以及主动脉骑跨。主动脉狭窄指主动脉上有一个狭窄部位,影响血液从左心室流出到全身;二尖瓣或三尖瓣畸形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闭锁不全等,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脏移位综合征是心脏的右侧和左侧结构发生位置交换,导致血液循环异常;综合性先天性心脏病是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组合,可能涉及心脏的多个结构。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例如较小的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有时随着儿童的成长,这些缺损可能会自行闭合,这种自愈能力通常与缺损的大小、位置以及儿童的年龄有关。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术方法及介入治疗,相较于以往有了巨大的进步。对于大多数的先心病,尽早确诊并治疗,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许多患儿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也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这些疾病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或多次手术干预,其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更大差异。对于这些病例,治疗过程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和更精细的管理。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通常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
1. 正中开胸手术
优点是直接暴露心脏,能够进行详细的解剖检查和操作,对于复杂的先心病(如复杂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手术视野清晰,更容易完成修复,通常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同时处理其他合并疾病。
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可能出现胸骨愈合不良或者感染的风险;术后疼痛感可能较强,需要更好的术后管理。
2.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
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通常术后疼痛感也较轻;美观,切口不明显,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适应。
缺点是手术视野限制,某些复杂病例可能难以操作。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先心病,主要适用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疾病。
3. 介入封堵治疗
优点是不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操作是在导管室进行,病儿通常在局部麻醉完成。适合小型缺损(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某些特定病变。
缺点是有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后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操作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血管损伤、出血、感染等。
4.左后外侧切口手术
优点是某些病变(如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旁路手术等)提供相对较好的手术视野。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缺点是对于某些复杂病例,手术操作可能更具挑战性,不如正中开胸手术常见,因此手术经验可能不如正中开胸手术丰富。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建议与有经验的儿科心脏外科医生详细讨论,以便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术后监测和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进步,许多先天性心脏病能够在孕期被发现,尤其是高风险妊娠(如家族有先心病史)。此时家长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评估胎儿的心脏状况。如果在孕期发现胎儿可能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家长及时与儿科心脏病专家沟通,得到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在出生后立即进行监测和治疗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