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0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应对心梗突发,救命知识要牢记 - 数字报刊系统 应对心梗突发,救命知识要牢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肺结核的预防、识别与治疗 降脂小妙招:吃与动的完美结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对心梗突发,救命知识要牢记

作者: 广西水电医院 莫浇燕


心梗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突发且致死率高。每年数百万患者因此丧命,多因缺乏急救知识。掌握心梗自救互救知识至关重要。心梗即心肌缺血性坏死,由冠状动脉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发病快,症状多样,需及时救治。提高公众认识,普及急救知识,对降低心梗致死率意义重大。

 

心梗基础知识概览

 

心肌梗死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是在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增长、男性性别(女性绝经后风险增加)、家族中有心梗病史、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以及长期精神压力大等。

 

心梗的症状多样,最典型的是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常伴随有胸闷、憋气、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都会出现上述典型症状,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女性患者,他们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或非特异性症状,如胃痛、牙痛、肩背痛、乏力等,极易被忽视。因此,对于任何疑似心梗的症状,都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心梗突发时的自救措施

 

面对心梗的突然来袭,时间就是生命。以下自救措施至关重要:

 

1. 立即停止活动:无论身处何地,一旦感到胸痛或其他疑似心梗症状,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就地休息,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2. 迅速呼叫急救: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自己的病情、位置及联系方式。如果可能,让身边的人帮忙呼叫,同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急救人员随时了解患者情况。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顺畅。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可以尝试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心脏负担。

 

4. 避免自行用药:除非医生有特别指示,否则不要随意服用任何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因为不当用药可能加重病情或掩盖症状,影响医生判断。

 

5. 心理调适:保持冷静,深呼吸,减少恐慌和焦虑。恐慌和紧张会加速心跳,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稳定。

 

等待救援期间的紧急处理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对于已受过心肺复苏(CPR)培训的人员,可以立即开始CPR,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按照说明书使用,AED能够自动识别心律并给予必要的电击治疗。

 

对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应专注于保持患者平躺、呼吸道通畅,并持续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并尽快寻求专业救援。

 

送医后的治疗与康复

 

到达医院后,患者将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以确诊心梗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手术措施来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

 

治疗后的康复期同样重要。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梗复发的关键,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预防心梗的日常策略

 

预防总是优于治疗。通过以下日常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

 

1. 健康饮食:遵循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和鱼类,少吃加工食品、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3. 控制三高: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控制。

4. 心理调适:学会压力管理,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与呼吁

 

心梗虽可怕,但掌握急救知识、采取积极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其危害。本文提供的心梗自救互救指南旨在提升公众认知与应对能力。呼吁大家传递这些知识,共建健康安全的社会。记住,时间就是生命,心梗救治刻不容缓。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心梗,保护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