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0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卒中后遗症,中医调理有门道 - 数字报刊系统 CT 扫一扫,健康知多少 卒中后遗症,中医调理有门道 药物过敏,你需要知道的事 MRI助力直肠癌的早期发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卒中后遗症,中医调理有门道

作者: 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 安彩梅


脑梗或脑出血又统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以其高发性、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卒中发生时,大脑的某些区域因缺血或出血而受损,导致一系列身体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在卒中后的一段时间内或终身持续存在,即卒中后遗症。

 

卒中后遗症概念

1.定义

卒中后遗症是指卒中发生后,患者可能面临的长期或永久性的身体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包括肢体偏瘫、言语不清、认知障碍、情绪波动、二便失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2.常见后遗症

肢体偏瘫: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单肢或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完全瘫痪,影响行走、握持等动作。

言语不清: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可导致患者说话困难、语言不清、找词困难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

认知障碍: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可能受损,影响患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情绪波动: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心理健康,影响康复进度。

3.现代医学处理

现代医学对于卒中后遗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康复训练旨在通过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治疗(ST)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平衡功能、言语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药物治疗则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稳斑、降糖等药物来预防复发,同时辅助营养脑细胞药物改善后遗症。

 

中医对卒中后遗症的认识

1.中医理论视角

中医理论认为,卒中后遗症的发生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卒中后患者体内气血运行受阻,导致瘀血内停、经络痹阻,进而引发各种功能障碍。同时,脏腑功能失调也是后遗症的重要原因,如脾肾两虚、阴虚阳亢等。

2.辨证施治

中医在治疗卒中后遗症时,强调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病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瘀血内停的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对于脾肾两虚的患者,则可采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方法;对于阴虚阳亢的患者可采用熄风通络、滋阴潜阳的方法。

中医调理卒中后遗症的方法

1. 中药调理

药物分类:中药调理卒中后遗症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类、益气养血类、平肝熄风类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红花等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消散;益气养血类药物如黄芪、当归等能够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受损神经恢复;平肝熄风类药物如天麻、钩藤等则能够平抑肝阳,缓解患者情绪波动。

经典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该方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如镇肝熄风汤,该方剂能够平肝熄风、滋阴潜阳,适用于阴虚阳亢型患者。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调理时,患者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购药服用。因为中药的配伍和剂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当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2. 针灸疗法

原理简述:针灸疗法是中医调理卒中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受损神经恢复。针灸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损伤程度。同时,针灸还能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常用穴位:针对卒中后遗症,针灸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百会等。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能够平肝熄风、疏肝解郁;百会则是督脉的穴位,能够醒脑开窍、安神定志。

3. 推拿点穴

作用机制:推拿点穴通过指、掌、肘等部位对相应穴位行点按刺激、推拿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来帮助患者恢复。卒中后遗症患者往往存在肌肉僵硬、痉挛等问题,推拿点穴能够缓解这些症状,促进肌肉放松和血液流动。

家庭自我按摩:对于卒中后遗症患者来说,家庭自我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康复方法。患者及家属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技巧,如揉捏、拍打、关节松动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肩手综合征发生,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结语

卒中后遗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然而,通过中医调理和现代康复医学的综合治疗,患者仍然有望恢复健康或减轻肢体、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尽量回归家庭及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