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抗菌药的使用误区 - 数字报刊系统 PDCA循环:提升医疗质量的好帮手 家长怎么护理肺炎宝宝 全面清晰的认识胰腺炎 抗菌药的使用误区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菌药的使用误区

作者: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韦浪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到身体不适,尤其是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吃点消炎药”。然而,抗菌药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医疗安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抗菌药使用的那些误区,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抗菌药的基础知识

 

抗菌药,简单来说,就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包括我们常说的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过程、破坏细菌结构或影响细菌代谢等方式,达到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目的。但重要的是,抗菌药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对于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感冒、流感,抗菌药是无效的。

 

常见抗菌药使用误区

 

1. 误区一:自行购买与使用

走进药店,你是否曾因为喉咙痛或拉肚子就直接要求药师给你开点头孢或阿莫西林?这种做法非常危险。抗菌药是处方药,意味着它们的使用需要医生的指导。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不仅可能导致误诊,还可能因为用药不当而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正确做法:感到不适时,应首先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抗菌药治疗,并开具合适的处方。

 

2. 误区二:感冒就用抗菌药

感冒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一感冒就想着吃抗菌药快点好。但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对病毒无效,反而可能因滥用而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正确认识:学会区分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通常伴随高热、浓痰、脓包等症状;而病毒性感染则多表现为低热、流涕、咳嗽等。对于病毒性感冒,最好的治疗是休息、喝水和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

 

3. 误区三:症状好转立即停药

有些人觉得症状减轻了,就擅自停药,认为这样既能省钱又能避免药物副作用。但实际上,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细菌未被完全清除,增加复发和耐药的风险。

正确做法:按照医生的处方,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即使症状已经缓解。这是因为细菌在被杀死前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未完成疗程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残留。

 

4. 误区四:频繁更换抗菌药

有些人觉得一种抗菌药用了几天没效果,就急着换另一种。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可能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正确态度:信任医生的判断,耐心等待药物起效。抗菌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频繁更换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影响疗效。

 

5. 误区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有些人担心感染,会在没有感染迹象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这不仅是不必要的,还可能破坏体内的微生物平衡,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观念:抗菌药不是万能药,不能作为预防手段。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才是预防感染的最好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

 

1. 咨询专业医生:在使用抗菌药之前,最重要的是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不要自行诊断或根据网络上的信息自行用药。

2. 严格遵医嘱:医生开具的处方中,会详细注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疗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3. 了解药物信息:在使用抗菌药之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用药过程。

4. 观察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疑似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储存与安全:抗菌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儿童接触。同时,不要将抗菌药与其他药物混放,以免误用。

 

抗菌药耐药性与公共卫生

 

抗菌药耐药性是当今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当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时,原本可以轻易治愈的感染可能变得难以控制,甚至危及生命。耐药性的产生往往与抗菌药的滥用和误用密切相关。因此,每一个人在使用抗菌药时都应保持谨慎,遵循医嘱,不滥用、不误用,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这样,我们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健康,还能为整个社会的医疗安全做出贡献。

 

结语

 

抗菌药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发明,它们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抗菌药的滥用和误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了解抗菌药的基本知识,识别并避免使用误区,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也为减缓抗菌药耐药性的产生做出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