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孩子不自主抽动,是调皮还是病了? - 数字报刊系统 孩子不自主抽动,是调皮还是病了? 父母必备的新生儿筛查知识 神经衰弱如何调理 护士告诉你:术中护理很重要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不自主抽动,是调皮还是病了?

作者: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邓品梅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会发现孩子偶尔出现一些奇怪的动作,比如频繁眨眼、不自主地耸肩或是突然清嗓子。面对这些行为,家长们往往会感到困惑:这是孩子调皮捣蛋,还是健康上出了什么问题?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孩子不自主抽动的现象,帮助您正确识别并及时应对。

 

一、认识不自主抽动

 

不自主抽动,指的是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身体某部位(如眼睛、面部、颈部、肩膀等)出现重复性、不自主的运动,或是发出无意义的声音。这些动作往往看似“故意”,实则孩子自己难以控制。与调皮不同,不自主抽动是无意识的,不会因为家长的责备或鼓励而停止。

常见表现包括:1.频繁眨眼、眯眼。2.面部抽搐,如嘴角上扬、皱眉。3.颈部扭动、耸肩。4.清喉、咳嗽声。5.手指、手臂的快速运动。

 

二、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不自主抽动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

生理性因素:孩子疲劳、紧张或面临较大压力时,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不自主抽动,这通常是身体对压力的一种反应,休息调整后往往能缓解。

病理性因素:抽动障碍最常见的是妥瑞氏症(Tourette’s Syndrome),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多种不自主运动和声音,通常始于儿童期,可能伴随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等问题。

其他医学条件如癫痫(特定类型的癫痫发作可能表现为局部抽动)、缺钙(导致肌肉抽搐)、过敏反应(如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的身体反应)等。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抽动症状。孩子面临学业压力、家庭变故或社交困难时,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何时应寻求专业帮助?

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耐心观察,记录下孩子抽动的具体情况,包括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触发因素以及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如果抽动行为:

1.持续存在超过数周或数月,没有减轻趋势;

2.影响到孩子的社交、学习或日常生活,如造成尴尬、自卑情绪;

3.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情绪波动大等。

那么,是时候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了。建议首先咨询儿科医生,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转诊至神经科医生或儿童心理学家进行专业评估。

 

四、诊断与评估

医生在诊断不自主抽动时,会采取一系列步骤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抽动的起始时间、发展情况、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史等。

2.观察症状:直接观察孩子的行为,评估抽动的类型、频率和严重程度。

3.体检:检查孩子的神经系统、肌肉状态,排除其他潜在的医学问题。

4.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可能会安排脑电图(EEG)检查大脑电活动,血液检测以排除代谢或内分泌异常,或是心理评估来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特征。

 

五、治疗方法与支持

治疗不自主抽动,通常采用综合策略,结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非药物治疗:

行为疗法:如习惯逆转训练,教会孩子识别抽动前的预兆,并学会用其他行为替代抽动。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处理因抽动带来的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

家庭教育:家长应了解抽动障碍的本质,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关注或批评,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学校支持:与老师沟通,确保学校了解孩子的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避免同学间的嘲笑和排斥。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症状。这些药物通常作用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减少抽动的发生。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特定的抗癫痫药。家长应严格遵循医嘱,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结合上述多种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定制。家长、医生和孩子本人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治疗联盟,共同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六、预防与展望

虽然不自主抽动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症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确保孩子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体育锻炼。

2.减少压力:创造一个温馨、支持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学业或社交压力。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健康问题,如缺钙、铅中毒等。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支持,不自主抽动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孩子能够过上正常、快乐的生活。家长应保持乐观态度,与孩子一起面对挑战,共同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