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也会伤眼?这些并发症你得防 - 数字报刊系统 喉咙痛的原因及护理技巧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及危害 肿瘤良恶难辨,病理诊断来断案 糖尿病也会伤眼?这些并发症你得防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也会伤眼?这些并发症你得防

作者:横州市人民医院 秦小凡


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然而,许多人对于糖尿病的认识还停留在“仅仅是血糖高”的层面,忽视了它可能带来的全身性并发症,尤其是对眼睛的伤害。事实上,糖尿病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与眼睛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

 

糖尿病与眼睛的关系

 

糖尿病之所以会“伤及”眼睛,关键在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悄无声息地损害眼部的微小血管。这些血管遍布于视网膜、视神经等重要部位,一旦受损,就会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青光眼。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上的血管破裂、渗漏,形成瘢痕,甚至牵拉视网膜脱落。

2.白内障:血糖的长期升高会加速眼睛晶状体的老化,使其变得浑浊,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引发白内障。

3.青光眼:糖尿病患者患青光眼的风险也高于常人,这是因为高血糖可能损害眼部的视神经,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引发青光眼。

 

识别早期症状

 

早期发现并干预是防止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恶化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

1.视力模糊:如果突然感觉视力下降,或者视力时好时坏,应高度警惕。

2.视觉异常:眼前出现黑影、闪光感,或是视野中出现盲点,都可能是眼部血管受损的表现。

3.眼睛不适:持续的眼睛红肿、流泪、疼痛或感到异常疲劳,也可能是眼部问题的信号。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护眼睛应从日常做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控制血糖:这是预防所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2.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出现眼部不适,也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专业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底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眼部问题。

3.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鱼类等。保持适量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进一步损害眼部血管。

4. 眼部保护: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眼睛,做做眼保健操,远眺放松。此外,外出时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5. 管理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额外风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保持血压和血脂在正常水平。

 

治疗与管理

 

一旦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及时就医至关重要。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可能包括:

1.激光治疗: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封闭渗漏的血管,防止病情恶化。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脱落,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3.药物治疗: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减轻眼部炎症、控制眼压或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重要的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紧密合作,持续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自身也应加强自我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缓病情进展。

 

常见问题解答

 

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预防吗?

答: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眼科检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风险。

 

问:如果我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能逆转吗?

答:早期病变通过及时治疗有可能逆转或控制,但晚期病变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问:糖尿病患者多久应该做一次眼科检查?

答:至少每年一次,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更频繁的检查,特别是如果已经有眼部并发症的迹象。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虽然严重,但通过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视力,享受正常的生活。记住,糖尿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保护眼睛就是保护自己的未来。与家人一起,制定并执行健康计划,让糖尿病不再成为视力障碍的绊脚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