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耳朵里长霉菌是怎么回事 - 数字报刊系统 哪些人麻醉时需要特别小心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耳朵里长霉菌是怎么回事 宝贝的“视界”保卫战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耳朵里长霉菌是怎么回事

作者:柳州柳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邱宏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感到耳朵不适,有时甚至是瘙痒难耐。当我们去医院检查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耳朵里竟然长了霉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霉菌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真菌病。那么,耳朵里为何会长霉菌?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健康隐患?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耳朵里长霉菌的定义与病因

霉菌性外耳道炎,顾名思义,是由霉菌(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症。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当这种环境出现在我们的耳道里时,霉菌就有可能滋生并引发感染。

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是霉菌生长的重要诱因。在南方地区的回南天,空气湿度大,温度高,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如果我们的耳道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就容易成为霉菌的“温床”。

清洁不当也是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常见原因。有些人习惯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但如果这些工具不洁,或者掏耳时过于用力,就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同时将霉菌带入耳道深部,引发感染。

中耳疾病也可能诱发霉菌性外耳道炎。比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可能导致耳道内菌群失调,霉菌趁机大量繁殖。

免疫力下降也是霉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我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霉菌等微生物就更容易侵入体内,引发各种感染,包括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还是耳朵瘙痒。这种瘙痒往往难以忍受,尤其是在晚上,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除了瘙痒,患者还可能感到耳朵闷堵、耳鸣,甚至听力下降。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霉菌在耳道内生长繁殖,堵塞了耳道,影响了声音的传导。

此外,耳道内还可能形成白色、褐色或黑色的霉菌团块,这些团块看起来就像耳道里的“异物”,让人感到非常不适。同时,耳道内也可能伴有潮湿感,这是因为霉菌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

如果霉菌性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引发耳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霉菌还可能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等更严重的耳部疾病。

诊断与治疗方法

霉菌性外耳道炎,诊断需两步走。首先,耳内镜检查直观查看外耳道壁,寻找白色霉菌样分泌物,这是诊断的直接依据。必要时,分泌物培养进一步明确病原菌,为治疗精准导航。

治疗则包含三大环节。耳道清理为首要,医生利用吸引器彻底清除霉菌团块、分泌物及痂皮,虽略有不适,却至关重要。紧接着,局部用药跟上,医生依据病情开具抗真菌药,如达克宁、派瑞松,需患者遵医嘱涂抹两周,确保霉菌被彻底消灭且不复发。

若病情复杂,合并细菌感染,则需外加抗生素耳液辅助治疗。但切记,抗生素对霉菌无效,必须与抗真菌药并用。对于真菌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等重症,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或是最终选择,以确保患者耳道恢复健康。整个治疗过程,患者需紧密配合医生,按时按量用药,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预防措施

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不仅需要从个人卫生、耳道干燥及身体免疫力三方面入手,对于特定慢性病群体,如糖尿病和慢性湿疹患者,更需采取额外措施以降低并发霉菌性外耳道炎的风险。

保持个人卫生是基础,避免共用私人物品,减少掏耳习惯,必要时使用干净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

保持耳道干燥至关重要。洗澡、游泳后应及时清理耳道水分,使用棉签轻轻擦拭,避免深入耳道。潮湿天气下,可利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道口水分。

增强身体免疫力是预防关键。保持良好饮食习惯,摄入丰富维生素与矿物质,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特别针对糖尿病和慢性湿疹患者,需额外注意: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易促进霉菌生长。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湿疹患者需积极治疗湿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耳道皮肤破损,从而减少霉菌感染机会。

结语

耳朵里长霉菌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却不容忽视。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希望读者能够重视耳朵健康,及时就医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霉菌感染的风险。让我们的耳朵远离霉菌的困扰,享受健康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