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路径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热点。中医与西医,两者相辅相成,既展现了中医在调理体质、缓解症状上的深厚底蕴,又发挥了西医在精准诊断、快速治疗上的显著优势。以下,我们将了解慢阻肺的基本知识,并为慢阻肺患者开辟出一条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之路。
慢阻肺的基本知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防、可治的常见肺部疾病。它通常与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可有气促或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症状。
慢阻肺的西医治疗方法
稳定期的处理
首先要戒烟、增强身体抵抗力,脱离污染环境;遵医嘱服用支气管扩张药目的是缓解气短的症状:如沙丁胺醇及特布他林气雾剂等;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及乙酰半胱氨酸等。长期家庭氧疗,一般是通过鼻导管吸入给氧,氧流量的浓度为1~2L/min,吸氧持续时间为10~15h/d。
急性加重期的处理
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比如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也包括:
一般治疗:应立即提供控制性氧疗以维持适合的氧合水平,同时避免过高的吸入氧浓度防止诱发CO?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还要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以及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
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吸入制剂比口服制剂用量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糖皮质激素: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可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肺功能和氧合,降低复发和治疗失败的风险。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片等,可作为二线用药,适用于对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疗效不明显的患者。
合并感染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可消除肺部炎症,减轻气道水肿和粘液分泌;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慢阻肺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
中医认为慢阻肺主要可归属于“肺胀”范畴,多继发于久病咳嗽、哮喘等疾病后,主要是久病伤及身体正气,导致肺气长期不畅,肃降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向下运行气机,导致肺气壅滞,出现喘闷、胸内胀满、呼吸急促等表现,日久牵连肾、脾等其他脏腑。另外,由于肺负责输布身体水液,肺气虚弱,水湿停滞,容易内生痰饮,进一步导致肺气壅滞,继而出现咳痰、咳嗽、心悸、浮肿等情况,如果此时外邪入侵,由于肺气虚弱,身体对外邪的抵御能力下降,外邪入肺,进一步损伤肺气,可能出现胸满胀闷、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等。中药治疗是以调补肺肾、清化宣降为主要治法。其中,稳定期遵循“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稳定期轻度、中度患者病位轻浅扶正当以补肺、健脾,佐以益肾;重度、极重度患者病位较深,扶正以补肺、益肾,佐以健脾:祛邪主要以活血、化痰为法。
急性加重期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宣降肺气、开窍立法,兼顾气阴。急性加重危险期当以补虚扶正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宣肺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推拿按摩则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呼吸状况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综合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症状、病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缓解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肺活量、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减少急性发作: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结语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手段,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和西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