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8月0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介入导管室辐射防护对策 - 数字报刊系统 介入导管室辐射防护对策 妊娠期糖尿病:甜蜜的负担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运动与锻炼:活力透析,重塑生活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介入导管室辐射防护对策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施志海


在现代医疗领域,介入导管室作为心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血管外科等多个学科的重要治疗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介入手术过程中使用的X射线等电离辐射源,不仅对患者构成潜在风险,也对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的医护人员构成职业健康威胁。因此,探讨并实施有效的辐射防护对策,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辐射基础知识简述

 

辐射,简而言之,是能量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中的传播。在介入导管室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电离辐射,这类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将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电离出来,从而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X射线是介入手术中最常用的电离辐射源,用于实时成像,指导手术操作。

 

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急性效应通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如皮肤灼伤、眼睛损伤以及暂时性脱发等,这些症状虽然明显,但往往易于察觉并及时处理。

 

然而,慢性效应则可能潜伏多年,逐渐显现,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以及引发遗传效应等。对于介入导管室的医护人员而言,他们长期面临低剂量的辐射暴露,这种暴露可能逐渐累积,并在多年后增加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因此,辐射防护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三、介入导管室的辐射防护原则

 

为了最小化辐射风险,介入导管室的辐射防护严格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时间、距离、屏蔽。时间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等措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距离原则则是基于辐射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物理特性,通过合理布局导管室、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来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而屏蔽原则则是利用铅等高密度材料制成的防护装备,有效吸收或阻挡辐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额外的保护屏障。

 

四、具体辐射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在介入导管室,个人防护装备是医护人员的第一道防线。铅衣、铅帽、铅眼镜等装备能有效阻挡大部分散射辐射,减少身体各部位的辐射吸收。使用时,需确保装备完好无损,无铅泄露,且应定期检测其防护效能。同时,医护人员应接受培训,学会正确穿戴与脱卸,避免交叉污染。

 

2. 工作环境优化

 

导管室的布局应充分考虑辐射防护需求,如将控制台置于远离辐射源的位置,使用辐射防护屏风或隔断减少散射辐射。此外,安装辐射监测设备,实时显示辐射水平,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3. 操作规范与培训

 

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制定与执行是减少不必要辐射输出的关键。医护人员需接受严格的辐射安全培训,包括辐射生物学效应、防护原则、设备操作规程等内容,确保每位操作者都能在保护患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辐射暴露。

 

4. 患者保护

 

在介入手术中,患者应被视为辐射防护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化手术方案,减少曝光次数与时间,使用低剂量成像技术,以及合理的体位摆放,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负担。同时,术后应向患者提供辐射暴露的相关信息,必要时进行随访监测。

 

五、辐射剂量管理与监测

 

个人辐射剂量计是监测医护人员辐射暴露量的重要工具。每位进入导管室的医护人员都应佩戴剂量计,定期读取并记录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暴露情况。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辐射安全管理系统,定期评估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辐射剂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应急准备与响应

 

尽管我们在介入导管室中实施了严格的辐射防护措施,但仍需时刻准备应对潜在的辐射事故。为此,制定一套详细而周全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该预案应涵盖紧急疏散路线、初步急救措施、通讯联络流程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启动预案,迅速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并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结论

 

介入导管室的辐射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个人防护、工作环境、操作流程、患者保护、剂量管理到应急准备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护体系。医护人员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其辐射安全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严格的操作规范、先进的防护技术与装备,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风险,保障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安全,推动介入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