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1日,记者从贵州省医保待遇综合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全省参保人员可享受普通门诊、慢特病门诊、特殊药品门诊、产前检查以及住院报销等医保待遇。全省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85%左右,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75%左右,医保减负效果明显。
在普通门诊保障上,居民医保方面,开通省内普通门诊直接报销,将门诊年度最高报销限额由400元提升至500元,报销比例较之前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居民参保人员在村卫生室报销比例90%,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85%,二级医院报销比例60%。职工医保方面,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参保职工在门诊看病购药也可报销,每年报销额度2000元,报销比例50%至70%。
在慢特病门诊保障上,贵州积极优化慢特病报销政策,提升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门诊用药专项待遇,并将有关门诊检查、检验等费用新增纳入报销,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因“两病”在乡村两级就医报销比例达90%,较之前提升了20%。提高重性精神疾病门诊保障待遇,将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的长效针剂纳入报销,报销比例提升到80%以上,较之前提高近20个百分点,年度封顶线从8000元提高到2.5万元。
在生育门诊保障上,贵州大幅提升参保职工产前检查待遇,参保职工产检额度从原来的500元至800元,统一提高至1200元,报销比例提升至90%,明确产前检查费用可通过个人账户、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等渠道进行报销,另外居民医保新增产前检查报销待遇,叠加普通门诊待遇后,参保人员产前检查年度可报销1100元。
在住院待遇保障上,贵州原有各市(州)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报销比例,与本地就医报销比例差距较大,总体报销比例维持在60%左右。为此,贵州大幅度缩小外省就医与本地就医的报销差距,降低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现在,贵州参保人到省外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60%至80%之间,较之前提升了10个百分点左右。
同时,贵州努力在医疗救助上做好“增量”,拓宽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建立追溯救助机制,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此外,在大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上,贵州简化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手续,扎实开展医保政务一窗通办;建立五级医保服务网络,推动“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建设;开展“互联网+医保”体系建设,推进医保移动支付、诊间支付等普及应用。
截至今年6月底,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用户3761万人,激活率91.41%,全省20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上线移动支付。
(本报记者 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