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7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 - 数字报刊系统 下肢静脉曲张怎么办? 血透室里的温情护理故事 如何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 康复治疗让肩周炎不再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

作者: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梁雪花


帕金森病,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可能并不多。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黑质细胞,导致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的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运动障碍症状。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帕金森病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了解并学会如何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了解帕金森病老人的需求

 

在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包括生理上的,还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的。

 

从生理需求来看,帕金森病老人的运动功能会逐渐减退,平衡感也会变差,甚至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导致跌倒、误吸等风险。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协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如洗漱、穿衣、进食等。

 

除了生理需求外,帕金森病老人还需要得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支持。他们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理解。同时,他们也需要保持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以缓解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精心呵护的具体措施

 

了解了帕金森病老人的需求后,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精心呵护他们了。

 

日常生活照料

 

为了帕金森病老人的安全与舒适,首先,要为他们打造一个无障碍的居住环境。在家中,安装扶手和防滑垫,以降低跌倒的风险。使用特制的餐具和水杯,便于他们轻松进食和饮水。在饮食方面,应提供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和油腻食品。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采取分次进食、细嚼慢咽的方式。

 

对于流涎问题,及时使用柔软的纸巾或毛巾轻轻擦拭口水,保持口腔和面部清洁。同时,鼓励患者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在避免跌伤方面,确保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穿着稳定防滑的鞋子,并保持室内地面整洁干燥,无障碍物。这样,我们才能为帕金森病老人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生活环境。

 

运动与康复

 

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帕金森病老人来说非常重要。运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缓解僵硬和疼痛等症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在运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过度运动或跌倒等风险。

 

除了运动锻炼外,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是帕金森病老人康复的重要手段。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按摩、拉伸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肌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康复训练师则可以帮助患者学习新的生活技能,如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日常生活自理等。

 

药物管理与并发症预防

 

帕金森病老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用药习惯,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我们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定期的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便秘、睡眠障碍、跌倒等。

 

在预防并发症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在饮食方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在睡眠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的情绪,以改善睡眠质量;在行走和活动中使用辅助工具或扶手等设施,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心理关怀与情绪支持

 

帕金森病老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影响而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我们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或参加心理支持小组等活动,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问题并增强心理韧性。

 

 

家庭护理与社区支持

 

在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的过程中,家庭护理和社区支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需要承担起照顾患者的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关爱。同时,社区也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康复设施、组织社交活动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结语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给老年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然而通过了解并学会如何精心呵护帕金森病老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帕金森病老人创造一个温馨、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