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怎么调整孕期糖尿病患者饮食 - 数字报刊系统 肝炎患者必知的中医保健法 骨折患者康复期护理有妙招 怎么调整孕期糖尿病患者饮食 了解胃肠护理知识  维护身体健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调整孕期糖尿病患者饮食

作者: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 谢青丽

孕期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它对于母婴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饮食调整作为控制孕期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稳定血糖、维护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普及孕期糖尿病的饮食调整知识,帮助孕妇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从而有效控制孕期糖尿病。

孕期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孕期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它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孕期糖尿病不仅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巨大儿、早产、低血糖等。因此,对孕期糖尿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在孕期糖尿病的管理中,饮食调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可以有效稳定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

饮食调整的原则

1.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增长

孕期糖尿病孕妇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同时,要注意保持合理的体重增长,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来说,孕妇在整个孕期的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0—15公斤之间。

2. 均衡营养,保证母婴营养需求

孕期糖尿病孕妇应注重膳食的均衡性,确保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都是母婴健康所必需的。因此,孕妇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等;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橄榄油等;同时,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3. 分餐制,避免餐餐过饱

采用分餐制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孕妇可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控制在一定量,避免过饱。同时,要注意进餐顺序,先吃蔬菜、肉类等低热量食物,再吃主食等高热量食物,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具体饮食建议

1.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孕妇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以及芹菜、菠菜、西兰花等蔬菜。同时,水果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但应注意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等。

2. 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低脂、高蛋白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脂肪过多导致体重增加。孕妇可选择瘦肉、鱼类、禽类、豆类等作为蛋白质来源。此外,奶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应注意选择低脂奶制品。

3. 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是孕期糖尿病孕妇应尽量避免的。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等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方便食品等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则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异常。因此,孕妇应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4.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母婴健康至关重要。孕妇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同时,注意补充钙、铁、锌等矿物质,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可通过食用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来获取这些营养素。

饮食调整中的注意事项

孕期糖尿病的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孕妇在控制饮食时需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足,而偏食则可能使某些营养素摄入不均,这些都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孕妇应合理控制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了注意营养搭配,孕妇还应保持规律的进餐习惯。按时进餐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避免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带来的血糖波动。若感到饥饿,可以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作为加餐,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也是孕期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孕妇应遵医嘱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若血糖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结语

孕期糖尿病的饮食调整是维护母婴健康的关键。孕妇及家属需共同努力,了解疾病知识,掌握饮食原则与具体建议。合理搭配食物,控制热量摄入,确保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科学饮食与医生指导,孕妇可有效控制孕期糖尿病,为宝宝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关注孕期糖尿病,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