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儿童肺炎的识别与护理 - 数字报刊系统 患子宫肌瘤,应该手术还是观察? 儿童肺炎的识别与护理 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妙招 关节炎患者如何锻炼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肺炎的识别与护理

作者: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韦祝玲

肺炎,这一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令家长们忧心忡忡。看着孩子因呼吸困难而急促喘息,咳嗽不止,甚至高烧不退,心中难免焦急。然而,面对肺炎,我们不必恐慌。只要掌握正确的识别方法和护理技巧,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儿童肺炎的识别要点和护理策略,助您守护孩子的健康,让他们远离肺炎的威胁。

儿童肺炎的症状与识别

儿童肺炎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有一些常见的表现可以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识别。以下是儿童肺炎的常见症状:

1. 发热:患儿可能会出现不规则发热,温度可能在38℃以上,持续时间较长。

2. 咳嗽:咳嗽是儿童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加重,咳嗽会变得持续而深重。

3. 气促:儿童肺炎会导致肺部炎症和呼吸困难,因此患儿可能会出现气促现象,即呼吸频率加快。

4. 呼吸困难:儿童肺炎会导致肺部炎症和肺功能下降,因此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表现为鼻翼煽动、三凹征阳性(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

5. 胸痛:一些严重的儿童肺炎可能会导致胸痛,但并不是所有患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除了以上症状外,一些体征也可以帮助识别儿童肺炎。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肺部有湿啰音或哮鸣音等异常体征。此外,X线检查也可能显示肺部有浸润影或肺不张等异常表现。

儿童肺炎的护理方法

儿童肺炎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 吸氧间歇氧气吸入,多采用面罩或头罩法吸入氧气,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浓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久,以防氧中毒。一般缺氧者l~2 L/min,严重缺氧者2~4 L/min,并密切观察用氧效果。

3. 雾化吸入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次/4 h,每次15~20 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

4. 翻身和体位引流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 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此外,在翻身的同时可叩击背部,促进分泌物松动排出。

5. 背部叩击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叩击的动作轻快,背部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胃管喂养后30 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在喂养或吸痰前30~45 min改变体位后再叩击。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对于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72 h及有肺出血、体重低于1.0 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6. 吸痰每次体位引流后,拍背、雾化后给予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一般吸痰压力为100 mmHg,每次不能超过15 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吸痰前要适当提高氧浓度。

7. 用药护理每日液量均匀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3~4滴/min为宜。最快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分钟2滴。严禁在短时问内输入大量液体。以免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应用强心药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做好心电监护。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家庭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预防儿童肺炎的发生和传播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1.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源: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加强锻炼,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等。

2.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发生:根据疫苗接种指南,按时接种疫苗,注意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观察反应等。一些常见的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3. 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如果孩子出现疑似儿童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4.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一段时间以保持空气新鲜。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并减少感染的风险。建议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