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牙痛像是被冷水、热水刺激,或者是自己不知不觉就开始疼痛了,而且每次疼痛都要疼好一会,那么你可要注意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牙髓炎!
那么,牙髓炎到底是什么呢?它会自愈吗?今天,带大家一探究竟!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也就是牙髓发炎了,刺激到神经进而引起疼痛。
发炎的常见原因就是感染,当牙体硬组织因各种原因遭受破坏时细菌就可侵入并感染牙髓。龋病是引起牙体硬组织丧失的最常见病因,其他原因包括牙齿发育异常造成的牙体缺损。
那牙髓炎究竟如何来判断呢?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牙髓炎的分型
一、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可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而来。依炎症发展过程,急性牙髓炎又可分为浆液期和化脓期。
(1)急性浆液性牙髓炎:病变范围局限在冠部牙髓,为局部性浆液性牙髓炎。病变波及根髓时,则为全部性浆液性牙髓炎。
(2)急性化脓性牙髓炎:在牙髓炎短暂的浆液期中,渗出的白细胞不断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即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二、慢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不典型,有些病例可没有自发性痛。若急性炎症的渗出物得到引流,但炎症未能彻底消除时,也可转化为慢性炎症。反之,若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局部引流不畅,慢性牙髓炎又会转化为急性牙髓炎,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牙髓尚未暴露,但多可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近髓的牙体硬组织疾患,去净腐败坏死物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慢性炎症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牙髓组织已暴露,表面形成溃疡。患者由于怕痛而长期废用患牙,以至大量软垢、牙石堆积。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发生于年轻人,牙髓已暴露,由于轻度而持久的刺激,引起增生反应。患牙大而深的龋洞中有红色的“蘑菇”形状的肉芽组织叫牙髓息肉,探之无痛但极易出血。一般无自发痛,有时进食时患牙感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常可见患牙及其邻牙有牙石堆积。
我们了解完牙髓炎的分型,接下来继续介绍它的症状。
牙髓炎的症状
一、急性牙髓炎:
(1)剧烈疼痛:在不受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有持续和缓解的过程,因此具有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的特点;
(2)夜间痛:患者常常因为牙痛难以入睡;
(3)温度刺激会加剧疼痛:在进食冷热食品时可激发疼痛或者疼痛更为加剧,往往不敢用凉水刷牙。而在牙髓炎晚期,还表现为“热痛冷缓解”的特点,热刺激会产生剧痛,这时患者常常通过含漱冷水来暂时止痛;
(4)疼痛放射性:发作时,患者大多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所在,疼痛常常放射至患牙同侧的上、下颌牙齿或头、面部。
二、慢性牙髓炎: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无明显的自发痛或有偶发的钝痛。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多无明显的自发痛,但患者常诉有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另一典型症状是当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会产生剧痛。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一般无自发痛,有时可有患者诉说进食时患牙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相信大家了解到此,迫切想要知道如何治疗以及预防牙髓炎了!不用担心,我为大家总结好了,我们往下看。
牙髓炎的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
及时去除引发可复性牙髓炎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因素,比如菌斑、不恰当的金属修复体、酸蚀剂等等。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临床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和止痛治疗。
(3)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是根管治疗术,及时清理牙齿内的坏死牙髓组织,然后根管预备根管冲洗,再用牙胶尖加糊剂,将根管充填起来,最后再行充填治疗,恢复牙齿的外形。对于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可拔除。
牙髓炎的预防
(1)口腔卫生:
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留在口腔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选用含氟牙膏对预防龋病有一定作用。
(2)饮食:
儿童饮食要多样化,适当吃些硬性和韧性的食物,可以促进其颌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减少高糖饮食的摄入,因为糖在嘴里变酸,对牙具有腐蚀作用,进而诱发龋病。
(3)口腔检查:
定期口腔检查。如果发现小黑点、龋洞 ,别拖了!要及时治疗,用适当材料充填,防止进一步龋坏。
6~12岁儿童恒牙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即把牙齿的窝沟用一层树脂类材料封闭,避免食物碎屑和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深窝沟点隙内,从而预防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