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2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做好日常管理,轻松应对高血压 - 数字报刊系统 做好日常管理,轻松应对高血压 了解和应对小儿肺炎 手术室里如何确保患者安全 怀疑得了肺癌,CT扫描能帮我确诊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日常管理,轻松应对高血压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邓程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日常管理并不充分。实际上,高血压的日常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将向您介绍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成因及风险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管理来应对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于某些疾病或病因所导致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疲劳等。要确诊高血压,需要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

二、高血压的成因及风险因素

高血压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与某些特定疾病或病因有关。年龄、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都是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升高;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也容易患上高血压。

三、高血压日常管理方法

1.   合理饮食:饮食是高血压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控制盐分摄入,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克;增加钾、镁、钙等元素的摄入,如食用富含钾的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多吃鱼肉、瘦肉、豆类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此外,要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对于控制血压非常重要。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代谢;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运动。

3.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要保持标准体重范围,BMI在18.5-24.9之间为正常;减肥的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减肥,以免影响健康。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都是高血压的风险因素。要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适量饮酒,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15克。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情绪管理: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要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如进行冥想、瑜伽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6.   定期检测与及时就医:定期检测血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建议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压;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治疗和管理。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要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非正规渠道的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总之,高血压的日常管理需要长期坚持和耐心细致的自我监测与调整。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保障我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共同迈向健康长寿的美好未来!

 

四.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一劳永逸,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药物种类。在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要预防低血压症状的发生,如果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等低血压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2.降压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头痛、乏力、干咳等。若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同时,若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或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