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 数字报刊系统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老年性聋的表现及影响 肾脏不好可能会有的表现 血透患者的心理保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作者: 灵山县檀圩镇中心卫生院 陈小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以及健康指导。

 

一、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顾名思义,是指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这种疾病通常是在没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发生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和其他提示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气急、喘息以及肺部不适或疼痛。这些症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鼻窦炎或哮喘。

 

二、探究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感染是导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等,而常见的细菌则有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近年来,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例也有所增加。

 

2. 理化刺激: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氨气、氯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都可能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从而引发炎症。

 

3. 过敏反应:吸入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或者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移行至肺部,以及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反应,都可能导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生。

 

三、识别临床表现

 

这种疾病好发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和咳痰。患者通常会先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出现频繁的干咳或咳出少量黏液痰。2~3天后,痰液可能变得脓性且量增多,有时痰中还会带血。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患者可能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并伴有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3—5天后恢复正常。如果炎症累及气管,患者在深呼吸和咳嗽时可能会感到胸骨后疼痛。当支气管痉挛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和气促。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可能会持续2~3周,对于吸烟者来说,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在少数情况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能会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在体征方面,医生可能会听到两肺呼吸音粗,并可能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这些啰音的位置通常不固定,咳嗽后可能会减少或消失。如果发生支气管痉挛,医生还可能会听到哮鸣音。

 

四、把握治疗要点

 

1. 病因治疗是关键。患者应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及时使用药物控制气管-支气管内的炎症。对于细菌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感染,也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给药方式以口服为主,但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注射给药。

 

2. 对症治疗也很重要。为了止咳和祛痰,医生可能会开具如喷托维林、氨溴索、复方氯化铵合剂或盐酸氨溴索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祛痰方法。对于既有镇咳又有祛痰需求的患者,复方甘草合剂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如果患者出现喘息症状,医生可能会使用氨茶碱等止喘药物进行治疗。

 

五、实施健康指导

 

1. 疾病预防指导: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对于避免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至关重要。人们应该努力增强体质,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进行锻炼,如健身操、太极拳和跑步等。此外,进行耐寒训练也是一个好方法,比如用冷水洗脸或进行冬泳等。

 

2. 疾病知识指导:

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增加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是非常重要的。饮食应以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并了解预后情况通常是良好的。大多数病人在1周内能够恢复健康,但也有少数病人因为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可能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因此,如果2周后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六、护理诊断与其他考虑因素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清理呼吸道无效”的问题,这通常与呼吸道感染和痰液粘稠有关。此外,还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气体交换障碍问题,这通常与过敏或炎症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关。如果患者出现胸痛症状,还需要考虑疼痛管理。

综上所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感染、理化刺激和过敏反应等。临床表现以咳嗽和咳痰为主,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治疗时需要对因和对症治疗相结合,并注意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指导以预防疾病复发和演变为慢性疾病。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及患者自身的积极合作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带来的挑战并保障人们的呼吸道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