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痛风发作,药物控制很关键  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杨海燕 - 数字报刊系统 骨质疏松,如何补钙更有效 痛风发作,药物控制很关键  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杨海燕 半月板损伤,保守治疗还是手术? 慢阻肺患者如何过冬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痛风发作,药物控制很关键 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杨海燕


痛风,这个古老而又常见的疾病,给许多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失衡导致的,当尿酸在体内积累过多时,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和疼痛。痛风发作时,患者常常感到关节剧痛、红肿,甚至无法行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肾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因此,痛风发作时,及时有效的药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痛风发作的药物治疗

1. 急性期治疗:快速缓解疼痛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首要任务是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此时,医生通常会开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但需注意,NSAIDs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除了NSAIDs类药物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也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炎症和疼痛。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2. 缓解期治疗:降低尿酸水平,预防复发

在痛风缓解期,治疗的关键是降低体内尿酸水平,以防止痛风再次发作。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尿酸降低药物。

别嘌呤醇是一种常见的尿酸降低药物,它能够抑制尿酸的合成,从而降低体内尿酸水平。但需注意,别嘌呤醇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基因检测,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尿酸降低药物,它通过抑制尿酸转运蛋白的功能来降低尿酸水平。与别嘌呤醇相比,非布司他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观察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

在使用尿酸降低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降低尿酸的产生。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遵医嘱,规范用药

痛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要求。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产生不良反应。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2. 综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并非痛风治疗的唯一手段。患者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特别是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并增加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的摄入,以帮助中和体内过多的尿酸。

3. 定期体检,监测尿酸水平

痛风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尿酸水平。通过定期检查,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预防与日常管理

1. 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痛风发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也有助于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痛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定期体检和监测

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定期体检和监测也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肾功能等指标,患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检结果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和治疗方案。

3. 识别并避免诱发因素

痛风发作往往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高嘌呤饮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患者应学会识别并避免这些诱发因素,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例如,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帮助降低尿酸水平;在生活方面,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

 

结语

痛风发作时,药物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合理使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药物,并注意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与日常管理的方法,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应倡导全社会关注痛风问题,提高公众对痛风及其治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总的来说,痛风虽然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我们依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面对,不让痛风影响我们的美好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