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突发哮喘,如何快速应对? - 数字报刊系统 献血故事:一袋热血一份爱心 中医能让孩子远离遗尿烦恼 突发哮喘,如何快速应对? 椎间盘突出,MRI能看清多少“内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发哮喘,如何快速应对?

作者: 梧州市工人医院 叶德森


哮喘,这个听起来并不陌生的词汇,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医学概念。然而,对于那些深受哮喘困扰的患者来说,它却是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哮喘发作时的紧急性和危害性不容小觑,因此,普及正确应对哮喘发作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哮喘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快速应对突发哮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何为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的诱因多种多样,包括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因此,哮喘患者需时刻留意可能诱发哮喘的因素,并尽量避免接触。

哮喘患者需要常备一些药物和器具以应对突发状况。其中,吸入器是哮喘患者最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吸入器可将药物直接送达肺部,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哮喘患者还应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可在哮喘发作时迅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突发哮喘的快速应对措施

当哮喘突然发作时,患者应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恐慌和紧张情绪可能加重哮喘症状,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接下来,患者应迅速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离开过敏原或诱发环境

哮喘发作往往与过敏原或诱发环境有关,因此,患者应尽快离开这些环境。例如,如果哮喘发作是由于接触花粉或宠物毛发引起的,患者应立即离开这些区域。如果无法立即离开,可以尝试佩戴口罩或遮挡口鼻,减少过敏原的吸入。

2.呼吸调整技巧

在应对突发哮喘时,掌握呼吸调整技巧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进行深呼吸,缓缓吸气再慢慢呼出,多次重复,以此增加肺部通气量,缓解呼吸困难。同时,缓慢呼气能延长呼吸时间,降低呼吸频率,减轻喘息症状。此外,还需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无阻。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在紧急时刻更好地应对哮喘发作。

3.使用哮喘急救药物

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哮喘急救药物,并在发作时迅速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哮喘急救药物中的常用药物之一。使用时,患者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吸入器。一般来说,将药物放入吸入器中后,通过深呼吸将药物吸入肺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4.保持正确的体位

哮喘发作时,患者应保持正确的体位以缓解呼吸困难。一般来说,坐直或半卧位是较为合适的体位。这些体位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减轻胸闷和喘息的症状。同时,患者应避免平躺或俯卧等不利于呼吸的体位。

5.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哮喘症状持续加重或无法缓解,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在等待急救人员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冷静并继续使用哮喘急救药物以缓解症状。

预防哮喘发作的措施

除了掌握突发哮喘的应对措施外,预防哮喘发作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哮喘发作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哮喘的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尘螨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2.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对哮喘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患者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同时,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和过敏原。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轻哮喘症状。因此,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哮喘症状,但患者应避免在污染严重或过敏原较多的环境中进行运动。

4.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哮喘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还应关注自己的食物过敏史,避免摄入可能诱发哮喘的过敏食物。

5.定期进行体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在医生的建议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语

在应对突发哮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冷静,也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通过科学的知识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位哮喘患者都能重视自身健康,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与医生共同努力,战胜哮喘这一挑战,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