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4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贵州:建设次中心   办好民生实事 - 数字报刊系统 贵州:建设次中心   办好民生实事 “小组团”迸发“大能量”<br>——记东莞市“组团式”帮扶沿河自治县医疗卫生工作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建设次中心 办好民生实事

作者:○ 龚仲明 王 蕾 杨金坤

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是贵州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实践。

2022年,贵州省将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2023年,纳入省级重点项目监测,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抓手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4年,再次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

从贵州省的实践结果看,县域医疗次中心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破解了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遇到的“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到位、潜力不够”“部分牵头医院辐射带动不到位、拉动不够”“部分医共体内激励机制不到位、紧密不够”等问题,有效促进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辐射带动   承上启下

贵州省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以服务人口、距城区距离、服务能力、综合评估等标准开展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遴选工作。遴选工作完成后,由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县级党委政府根据省级文件牵头制定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在建设阶段,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市县两级建立定期督导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统筹协调,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牵头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

在验收阶段,由各县对照《贵州省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指南》和各建设单位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自评自查,市级选派医疗、护理、卫生管理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开展验收,省级根据市县两级验收情况抽查复核。

在巩固提升阶段,持续优化县域医疗次中心运行机制、完善管理体制,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抓手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贵州省在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过程中,围绕几个重点开展工作。

科室设置。要求县域医疗次中心根据其功能、任务设置行政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三大类部门,至少要设置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麻醉科、手术室(麻醉科、手术室可合并设立)、发热诊室等科室。

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维度培养和引进急需人才,加强对县域医疗卫生人才的统筹,尤其要将乡镇卫生院在职的优秀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团队人员重点培养,要求每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和2名主治医师。

设备配置。按照技术适应、填平补齐、满足需求的原则,结合实际采购所需医疗设备,至少应配置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彩色B超机、呼吸机等10种设备。因地制宜开展建设。

在满足科室设置、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设备配置的基础上,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单位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将项目资金用于信息化、基础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内容。

截至2023年年底,贵州省已有80个县(市、区)建设医共体143个,并已建成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2024年,贵州省拟再投入2.5亿元新建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并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在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市、区)全覆盖。同时,除省级部署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外,市县两级也在积极部署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

协同治理   科学规划

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贵州省促进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小散弱布局,解决了农村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状况,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来看,成效的取得离不开以下几方面支持。

一是得益于党政重视。自2022年以来,贵州省连续三年将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2022年、2024年将其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2023年列为省级重点项目监测。同时,县级成立了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实行一县一策,因地制宜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向人口集中的中心卫生院集中布局、精准投放,逐步打造县域片区医疗救治中心、医疗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临床技能指导中心、公共卫生指导中心等。

二是得益于科学规划。贵州省通过加强标准设计,出台《贵州省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指南》,对已建成的10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规模、科室设置、人员配置、医疗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能力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次中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在充分考虑区域人口、交通、地理位置及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省级结合各地申报情况建立了县域医疗次中心储备名单库,科学合理规划次中心建设。

三是得益于协同治理。贵州省坚持“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以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建设为突破点,推动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初步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一般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行政村卫生室”梯次带动的县域医共体模式,一体化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得益于以人为本。贵州省聚焦基层疾病谱,以满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康复、护理以及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急诊急救及转诊服务等健康需求为目标,推动县域医疗次中心至少设置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等10余个临床类科室。同时,通过牵头医院人员派驻、加大人员招聘力度、编制统筹使用等途径,优化县域医疗次中心人员配置。

巩固与提升

下一步,贵州省将重点在几个方面进行巩固与提升。

一是持续提升能力。持续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抓手,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重点完善县域医疗次中心与医共体牵头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与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分工机制,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同质化。

二是完善管理体制。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总院+分院”模式,促进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次中心资源整合,理顺县域医疗次中心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枢纽作用,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一体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三是优化运行机制。优化县域医疗次中心运行机制,落实好县域医疗次中心职能职责,逐步将县域医疗次中心打造成为县域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