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生活指南 - 数字报刊系统 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的福音 习惯性流产,如何保护胎儿?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生活指南 血液净化还可以治疗危急重症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生活指南

作者: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黄敏荣

高尿酸血症是指体内尿酸含量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一般情况下,尿酸在体内维持着一定的浓度,但当浓度过高时,就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高尿酸血症常常与痛风、肾结石等疾病相关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本文将介绍中医防治高尿酸血症的策略,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生活的方法。

 

认识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嘌呤代谢紊乱有关。人体内的嘌呤主要来自食物中的核苷酸。当核苷酸代谢异常时,就会导致体内尿酸的生成增多。同时,肾脏功能下降、药物、遗传等因素也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因此,了解高尿酸血症的症状和危害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属于“痹证”、“痛风”等范畴,主要病因有禀赋不足、外邪人侵、饮食不节、年老久病、劳逸不当等。基本病机总属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病位在经脉,累及肢体、关节、肌肉、筋骨,日久耗伤气血,损伤肝肾,还可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初起因风寒、湿、热之邪相互作用所致,故属实;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为虚实相兼;部分患者肝肾气血大伤,以正虚为主。痹证因感受风、寒、湿、热邪气的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病久经病及脏,可导致肾、肝、心、脾、肺五脏痹。因此,中医防治高尿酸血症的策略主要祛邪通络、宣痹止痛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以舒筋通络。久正虚者,应重视扶正,以益气养血、培补肝肾为法。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顾。

 

中医防治高尿酸血症的策略

 

中医防治高尿酸血症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如威灵仙、萆薢、土茯苓等具有降低尿酸、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同时,中医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综合调理身体。

 

2.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饮食调理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措施。中医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限制饮酒,多食用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

 

3. 运动调理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尿酸的排泄。中医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

 

4. 生活方式调理

中医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诱发高尿酸血症。因此,中医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劳累,避免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保持心情愉悦。

 

5.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对于高尿酸血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中医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身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尿酸的排泄。

 

中医防治高尿酸血症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中医也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生活指南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痛风、肾结石等疾病密切相关。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健康生活指南:

 

1.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体内脂肪堆积,影响尿酸的排泄。患者应该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身材。

2.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而酒精会促进体内尿酸的生成。因此,患者应该戒烟限酒,避免影响尿酸水平。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内分泌调节,有利于尿酸的控制。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诱发高尿酸血症的发作。患者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测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尿酸血症。同时,定期检查还能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尿酸血症是常见代谢病,可导致痛风、肾结石等疾病,引发肢体疼痛、麻木。中医认为,该病与禀赋不足、外邪入侵、饮食不节等有关。治疗原则为祛邪通络、宣痹止痛,方法包括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并舒筋通络、益气养血、培补肝肾。患者需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减轻压力,并定期检查。综合治疗和管理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