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
属于常见的意外生活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类疾病。
冬季采暖期是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
那么,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如何预防呢?
1.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指的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
经呼吸道吸入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和作用丧失,
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主的多脏器病变,
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可将一氧化碳中毒划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三种类型。
轻度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没有后遗症
。中度患者产生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吸入空气与氧气后可较快苏醒。
重度患者往往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容易产生水肿、休克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2.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当患者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中,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将会导致中毒。
其中,常见原因如下:
没有规范安装和使用家庭燃气热水器。如在浴室内安装热水器,
热水器会燃烧大量氧气,且在室内排放一氧化碳。
若紧闭门窗,则会升高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在室内使用炭火烧烤或煤球炉、煤气取暖器时,没有重视室内通风,
或长时间处于开放空调且未通风的车内,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长期使用老化的煤气灶具,灶具存在着阀门损坏、皮管脱落等问题,
或忘关、没有关紧煤气灶开关,可导致意外中毒。
在工业生产中,燃煤锅炉的散热系统、生产和转运煤气的设备出现故障,
或没有严格依据操作规程维修设备,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3.如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应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
关闭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或管道煤气,开窗通风使空气对流,
禁止使用容易产生火星的物品,如打火机等。
迅速向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地方转移患者,
解开中毒者的领扣,使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中毒严重,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等症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接受专业治疗。
急性期治疗 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及时清除口鼻的分泌物,
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补氧。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要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可采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或采用人工冬眠疗法保护脑组织。
一般治疗 针对吸氧无法纠正低氧血症患者,应诊断其是否为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针对昏迷患者,可早期进行亚低温治疗,通过颅脑降温减少脑血流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颅脑损伤。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往往存在脱水情况,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可给予鼻饲或深静脉高营养。
药物治疗 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
若患者处于急性重症期,没有明显禁忌症,可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改善脑血肿,降低对神经的损伤。
若患者有脑水肿,可静脉滴注20%甘露醇或注射呋塞米。
为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可使用神经节苷脂等保护神经药物。
4.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炉灶时,应注意开窗通风,尽量不要在密闭空间内使用。
有条件的话,可安装一氧化碳中毒报警装置,如果煤气浓度升高,可以及时报警。
定期检修与维护煤气管道,避免出现煤气漏气情况。
按时检查燃气热水器的线路和阀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在车辆行驶或停驶时,不要过久开放空调,定时打开车窗,
避免在空调车内关窗睡觉,保持空气流通。
针对特殊作业环境,如煤矿巷道、燃煤锅炉运行场所、密闭塑料大棚等,
应严格依据相关规程开展作业,定时检修生产和运转煤气的设备,配备完善的排烟设施,
确保作业场所内空气能够正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