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通过自查发现乳腺问题 - 数字报刊系统 科学锻炼帮助脊柱恢复活力指南 如何通过自查发现乳腺问题 针灸与行为疗法结合,助力孤独症儿童康复 手术前为何不能吃东西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通过自查发现乳腺问题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赵英竹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和生命。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问题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如何通过自查发现乳腺问题,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向您介绍乳腺自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关注乳腺健康。

乳腺自查的基本知识

乳腺自查是指女性自行检查乳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就医诊治。自查的最佳时间是在月经干净后7-14天,此时乳房较为松软,易于发现异常。在进行自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放松心情,保持平静状态,避免因紧张或焦虑影响自查结果。

平躺在床上,双手自然下垂,方便检查乳房的各个部位。

不要在乳房上涂抹任何护肤品或药物,以免干扰自查结果。

正确的乳腺自查方法

在进行乳腺自查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检查乳房的各个部位,包括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和中央区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提示:

外上象限:将左手放在右乳房的外上方,轻轻按压并滑动检查,然后换右手检查左乳房的外上方。这个区域是乳腺组织最密集的地方,需要注意是否有肿块或疼痛。

外下象限:将左手放在右乳房的外下方,轻轻按压并滑动检查,然后换右手检查左乳房的外下方。这个区域也是乳腺组织较为密集的地方,需要仔细检查。

内上象限:将左手放在右乳房的内上方,轻轻按压并滑动检查,然后换右手检查左乳房的内上方。这个区域与胸壁较近,需要适当用力按压检查。

内下象限:将左手放在右乳房的内下方,轻轻按压并滑动检查,然后换右手检查左乳房的内下方。这个区域相对较为平坦,需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异常。

中央区域:双手放在乳房中央区域,轻轻按压并滑动检查。这个区域是乳头和乳晕区,需要注意是否有异常改变。

对侧反之亦然:完成一侧检查后,对另一侧乳房进行相同的自查方法,确保两侧都得到充分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边界和活动度等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肿块的性质。同时,也要关注是否有疼痛等不适症状,这些可能与乳腺疾病有关。

注意皮肤是否出现凹陷、皱褶、红肿、破溃等异常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乳腺癌的症状,自查时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

注意乳头是否有分泌物或出血等症状:这些可能是乳腺疾病的信号,需关注并定期自查。

自查时的常见误区

在进行乳腺自查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避免过度用力挤压乳房: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引起不适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应该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舒适性。

不要仅检查一侧乳房,忽略另一侧乳房的检查,以免漏诊异常情况。

不要忽视腋窝淋巴结区域的检查,因为乳腺癌时常会通过淋巴途径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不要仅在月经期间或感觉有不适时才进行自查,应该定期进行自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自查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偶尔为之。定期进行自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机会。建议女性养成定期自查的习惯,并保持一定的规律性。

其他注意事项和提示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进行乳腺彩超检查:这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和乳腺肿块。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检查。如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建议就诊制定个体化的体检项目。

 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如乳房肿块、疼痛、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时间熬夜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了解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应该更加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结语

乳腺自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问题的方法。通过掌握正确的自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女性可以更好地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但请注意,自查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检查。如有发现异常,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进一步检查。同时,定期进行乳腺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发现早期乳腺癌和乳腺钙化灶。这些检查方法包括乳腺钼靶X线检查、彩超等。在选择检查方法时,应根据个人的年龄、家族史、高危因素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预防乳腺癌,让女性更加健康、自信地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