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和日常保养,将定期到医院检查或例行体检当成一种习惯,及时了解身体的毛病所在,自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定期抽血检查的生化项目中,如果您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连续多次处于明显高值(大于参考区间上限),这说明了什么?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什么会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什么危害?得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该怎么办?下面就给您细细道来。
一、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由细胞内的甲硫氨酸(又称蛋氨酸)脱甲基生成,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是一个总称,包括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和蛋白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
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与代谢保持着平衡。大部分同型半胱氨酸在叶酸和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依赖性甲硫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重新甲基化后生成甲硫氨酸。如果代谢途径中几个关键酶发生基因突变或活性受损以及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等,同型半胱氨酸就会在体内积聚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将≥15?mol/L作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22年)根据血中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划分为轻型(15~30?mol/L)、中间型(31~100?mol/L)及重型(>100?mol/L)三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异常,从胎儿到老年均可发病,人群总体患病率为5%,其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遗传缺陷为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主要原因,其中胱硫醚β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最常见;(2)营养因素: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分解代谢中关键酶的辅酶,上述营养素缺乏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分解代谢下降而蓄积体内,导致血液中浓度升高;(3)药物因素:某些抗肿瘤药物以及甲氨蝶呤、卡马西平、口服避孕药等会使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4)食物因素:高动物蛋白饮食中甲硫氨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也会引起其水平增高。
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害有哪些?
作为目前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常用的标志物之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发生冠心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旧称老年痴呆症)和深静脉血栓的独立风险因素。
1. 同型半胱氨酸作为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物,其水平增高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敏感指标,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脂质过氧化,增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长,干扰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促进平滑肌老化、组织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最广泛、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减短血小板的存活期,增高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4.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提高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损伤海马神经元对DNA的修复功能,从而损伤大脑,影响认知功能,促进痴呆发生。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除了损害患者多脏器功能,还会影响精子、卵子以及胚胎的发育,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或功能缺陷。
四、得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该怎么办?
如果您被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查找病因,明确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然后遵照医嘱进行规范合理治疗。
1. 针对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行个体化精准治疗,例如:(1)对于胱硫醚β合成酶缺乏症可给予维生素B6等治疗;(2)对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症可给予叶酸或亚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甜菜碱以及甲硫氨酸等治疗;(3)对于维生素B12代谢障碍患者可给予甲钴胺、左卡尼汀等治疗;(4)对于叶酸吸收和代谢障碍患者可给予亚叶酸、维生素B12和甜菜碱等治疗。
2.对于非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需在针对各种病因(例如营养不良、嗜烟、长期饮酒、慢性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肾病、恶性肿瘤等)治疗的基础上,均衡饮食,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或甜菜碱等,改善自身营养代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