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窒息急救:分秒必争的救命措施 - 数字报刊系统 窒息急救:分秒必争的救命措施 尼亚加拉瀑布样心电图的意义 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肝炎家族,谁在危害您的健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窒息急救:分秒必争的救命措施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罗慧琳

 窒息是一种紧急状况,它发生在气道被堵塞,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呼吸时。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年龄大小。窒息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了解窒息的原因、症状以及如何进行急救,是保护生命的关键。


 窒息的原因及症状


 窒息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气道内存在异物、喉部肿胀或痉挛、呕吐物或血液等液体进入气道等。这些原因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影响呼吸。此外,窒息还可能由其他疾病或状况引起,如过敏反应、气道烧伤、神经肌肉疾病等。

 窒息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喘息、胸闷、喉部发出哮鸣声、皮肤发绀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气道已经阻塞,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窒息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大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窒息可能只影响呼吸,而重度窒息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甚至心跳骤停。


 窒息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1. 快速识别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喉部哮鸣声等症状,判断是否为窒息。如有可能,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2. 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以便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持镇定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恐慌和焦虑。

 3. 就地急救: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就地进行急救处理,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搬动患者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加剧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4. 清除异物:如患者因异物梗阻导致窒息,应尽快清除异物。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等措施来帮助排除气道异物。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时,站在患者身后,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放于患者胸廓下缘(大约脐上两指),另一手握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腹部数次,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注意根据患者的体型和反应调整动作。在清除异物后,应立即检查是否还有异物残留以及气道的完整性。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意识不清或气道阻塞严重,应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便排出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仰卧位,因为这样会使气道更难保持通畅。同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湿润。

 6. 给予氧气:如有可能,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如有条件可给予氧气吸入。注意检查氧气装置是否完好,并正确使用。

 7. 拨打急救电话:如患者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同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急救措施,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如有必要,可进行心肺复苏(CPR)等基本生命支持措施,以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处理窒息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尝试用手指挖取异物或尝试用其他物品将异物推入气道;不要让患者过度用力咳嗽或吸气;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或进行不必要的转运;如患者意识不清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预防窒息的措施

 

 1. 在高浓度有害气体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作业前,应进行有效通风换气,并佩戴口罩等防护面具。

 2. 注意微小物品的保管,避免小儿误吞入喉引起窒息,同时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吸的玩具和食物。

 3. 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避免谈笑、责骂、哭泣等情绪波动。

 4. 呼吸不畅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并可脱离当前环境,去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5. 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定期做产检,分娩前6小时不要使用对呼吸有抑制性的药物,以避免新生儿窒息。

 6. 确保儿童居住和活动的环境安全,移除易引起窒息的小物件,如硬币、磁性玩具、小零件等。定期检查家中的儿童用具,如婴儿床、儿童座椅等,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7. 给儿童食用时,将食物切割成小块,以减少窒息风险。对于易导致窒息的食物,如葡萄、坚果等,家长应特别注意。

 8. 监督儿童饮食,儿童在进食时应有家长或成人的监督。避免儿童一人独自进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确保儿童在进食时坐直,并避免说笑或奔跑。

 9.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玩具,并确保其安全性。避免给年龄较小的儿童玩具中含有小零件,以免误食导致窒息。

 10. 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闭空间长时间停留。潜水游泳时,要控制呼吸频率,不要憋气过久。

 11. 需要绑绳作业或游戏时,避免绕颈部,以防扼制呼吸。

 

 结论

 

 通过了解窒息的原因、症状及急救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发生窒息等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同时注意预防窒息的发生,提高公众对窒息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社会做出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