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2月0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律不齐,真的那么可怕吗? - 数字报刊系统 守护血液健康,远离白血病 心律不齐,真的那么可怕吗? 微生物检验:守护健康的隐形卫士 急性胰腺炎,为何那么凶险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律不齐,真的那么可怕吗?

作者:柳州市人民医院 刘秋燕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偶尔的心慌、心跳加速或不规律跳动,往往让人心生忧虑,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律不齐,这个听起来就让人紧张的字眼,其实并不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可怕。本文旨在揭开心律不齐的神秘面纱,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一常见现象,减轻不必要的恐慌。

心律不齐的基本概念

心律不齐,即心律失常,指心脏跳动节律、频率或起源异常。正常时,心脏由窦房结控制,发出规律电信号,保持每分钟60-100次均匀跳动。此过程受干扰即导致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类型多样,部分暂时性,对健康影响不大,如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与呼吸相关,无需特殊治疗;部分则可能严重,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这些可能需要医疗干预。简而言之,心律不齐既可能是无害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需要关注的医疗问题,关键在于及时识别与适当处理。

心律不齐的常见原因

心律不齐的发生,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生理性因素通常与日常生活习惯和环境变化有关,比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摄入过多咖啡因或酒精、怀孕等,这些情况下的心律不齐往往是暂时的,随着诱因的消除而自行恢复。

病理性因素则是导致心律不齐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药物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情况下,心律不齐可能是持续性的,需要专业治疗。

心律不齐的症状与影响

心律不齐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重者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律不齐的类型、持续时间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心律不齐是良性的,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然而,少数情况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可能迅速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心律不齐,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分恐慌,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心律不齐的诊断方法

心律不齐的诊断通常包括体检、病史询问以及专业检查三个步骤。医生首先会通过听诊心脏、测量血压、询问症状及病史等方式,对心律不齐进行初步判断。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心律不齐的类型和原因,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专业检查,如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连续记录24-48小时的心电活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等。这些检查能够提供详细的心电活动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律不齐的治疗与管理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涵盖非药物、药物及手术三大类。

非药物治疗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适量有氧运动(散步、慢跑)、避免过劳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这些措施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律不齐发作频率。

药物治疗是心律不齐治疗的关键。医生依据患者情况,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调整心脏电生理活动,恢复心律正常。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对于严重心律不齐,如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可能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起搏器植入(治疗心动过缓)、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通过破坏心脏内异常电传导路径)。手术需在专业心脏中心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确保安全与效果。

预防与日常注意事项

预防心律不齐,关键在于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纤维少脂肪糖分;适量运动,避免久坐;戒烟限酒,保护心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焦虑。

已确诊患者应遵医嘱治疗,并注意:定期复诊,了解病情变化;避免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学会自我监测心率,利用设备或APP;出现严重症状时,立即就医。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遵医嘱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心律不齐,维护心脏健康。

结语

心律不齐并非洪水猛兽,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控可治的。通过正确认识心律不齐、及时诊断与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医嘱进行预防和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心律不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面对心律不齐时,我们应保持冷静、理性应对,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心脏的健康与稳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