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面临慢性疾病的困扰,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由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多种疾病共存以及药物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合理用药变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老年慢病门诊中的用药常识,帮助您和家人更好地管理疾病,安全用药。
认识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
1. 生理变化的影响: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此外,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是常规剂量也可能产生较强的药效或副作用。
2. 多病共存与多重用药: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不仅增加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叠加。因此,精简药物种类,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至关重要。
3. 记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可能导致忘记服药、重复服药或服错药物。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老年慢病门诊常见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 高血压药物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血症。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硝苯地平,可能引起心跳加快、面部潮红等副作用,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缬沙坦,有助于保护心脏和肾脏,但需注意咳嗽等不良反应。
2. 糖尿病药物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注意餐前或餐后服用时间,避免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注射前需检查有效期,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防止皮下脂肪硬结。
3. 心血管药物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用于调节血脂,注意肝功能监测。
4. 呼吸系统药物
吸入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用于治疗COPD和哮喘,需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保持气道通畅。
化痰药:如氨溴索,帮助痰液排出,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安全用药小贴士
1.用药目的记心里,定期监测知疗效
服药前要清楚药的种类和服药原因,避免吃错药危害健康。定期监测如高血压患者日常测血压,能了解药物疗效,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举个例子,高血压患者需要在服药治疗的同时日常监测血压:若监测结果正常提示当前药物治疗方案适宜;若监测结果异常,提示患者在当前药物治疗方案下血压控制不佳,需积极就医进行调整。
2.用药时间有讲究,漏服补救有原则
晨起、餐前等是主要服药时间,正确时间能让药效最大化。漏服药物不可随意加倍补服,遵循 1/2 补服原则,即漏服时间在间隔 1/2 以内按原剂量补服,超过则一般不补服。
3.不良反应莫害怕,应对措施来帮忙
多数药物不良反应众多,记住常见或严重的及应对措施很必要。如降糖药易致低血糖,可随身带糖;降压药可能有胃肠道反应,严重不缓解要停药就医;长期服阿司匹林可能胃肠道出血,需咨询医生能否停药。
4.遵医用药很重要,切忌私自增减停
慢病患者不可盲目凭经验私自增减停药物,要遵医嘱用药,因其用药复杂、病情多变且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私自用药行为对治疗有不确定性。
5.若有用药新需求,相互作用需关注
患者同时或先后服用多种药物会产生复合效应,慢病患者新增药物可能产生有害相互作用,因此用药需求应及时就医,告知日常用药详情。
6.药品储存有学问,正确保管免失效
药品储存不当会变质失效,应按说明书要求,注意常温、冷处等储存温度和避光等条件,如胰岛素未开封放冰箱冷藏,开封后常温保存。
7.定期整理小药箱,过期变质得处理
药品过有效期不能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坚决不能服用。老年慢病患者应定期整理药箱,避免服用过期变质药。
结语
老年慢病门诊的用药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生、药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掌握上述用药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安全用药是健康生活的基石,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