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它如同一个潜伏在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并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救治,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大提高。
认识急性心肌梗死: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的血管)突然完全性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的心血管疾病。这一过程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且病情进展迅速,因此被称为“急性”。
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梗的发生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血管内壁堆积了脂肪、钙质等物质,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就会触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也是心梗的重要诱因。
症状识别
心梗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是剧烈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或窒息性,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同时,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女性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黄金抢救时间:生命的倒计时
定义与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开始迅速坏死。研究表明,从心梗发生到心肌细胞完全坏死,通常只需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因此,心梗发生后1~2个小时内被视为黄金抢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迅速恢复心肌供血,可以大大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尽早识别与呼救
由于心梗的突发性,患者往往难以自行判断病情。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告知自己的症状、所在位置及联系方式。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为后续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急救措施:与时间赛跑的关键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在等待救护车时,应将患者置于平卧或半卧位,双腿稍稍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确保患者周围有足够的空气流通,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患者因紧张、焦虑而加重病情。
使用急救药物
对于已经确诊为心梗或有高度怀疑的患者,如果身边备有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一片,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但需注意,硝酸甘油可能引起头痛、低血压等副作用,且对低血压、青光眼等患者禁用。此外,如无禁忌证,可让患者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但需注意,阿司匹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将双手掌根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段,用力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厘米;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不断检查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以确保复苏是否有效,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未雨绸缪,守护健康
尽管心梗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但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心梗的重要诱因,应尽早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黄金抢救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心梗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我们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同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心梗的发生,让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