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1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友动起来,降糖又快乐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友动起来,降糖又快乐 新关节新生活,快速康复不是“梦” 预防白血病,健康生活和环保是关键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友动起来,降糖又快乐

作者:桂林市秀峰区甲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黎瑞丽

在现代生活中,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运动也是降低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它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打开降糖之门,同时收获快乐与健康。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它是帮助细胞摄取葡萄糖,将其转化为能量。

糖尿病的主要家族:Ⅰ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最为多见,是胰岛素抵抗(或)分泌缺陷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在妊娠期间,部分女性产后可恢复。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心血管、神经、肾脏等各种组织的损害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效控制血糖至关重要,需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及运动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以维护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运动降糖

提到降糖,人们往往先想药物与饮食,却忽略运动这把“钥匙”。认为运动不重要、不知如何进行运动锻炼甚至是害怕运动锻炼等因素,都成为制约糖友“动起来”的绊脚石。实际上,科学运动在糖尿病管理中极为重要,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运动能直降血糖。运动的过程中,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促使肌肉消耗更多葡萄糖,有效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所以通过运动能有效减少降糖药及胰岛素的用量。

2、运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运动能增加胰岛素特异性结合受体的数量、质量及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从而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3、运动助控体重与体脂。肥胖为糖尿病风险因素,运动消耗热量,促脂肪燃烧,助减重、改善体型,对预防糖尿病及减轻症状均有益。

4、运动还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心肺耐力,提生活质量。同时,运动促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减轻抑郁,对糖尿病患者控病治疗同样重要。

适合糖友的运动类型

1、有氧运动是糖友们的首选运动方式,能持续消耗能量,提高心肺功能。散步、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车都是佳选。初学者可从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适应后可尝试更高强度运动。

2、抗组运动又称力量训练,通过哑铃操、自重训练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并增强骨骼健康。

3、柔韧性运动,提高身体灵活性,减少受伤风险,瑜伽、太极等能提高关节灵活性和平衡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对老年糖友还能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按照糖尿病运动指南“135”原则,即饭后1小时后进行,每次大约30分钟左右,每周5次左右,糖友选择运动时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制度计划。

运动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在运动之前:糖友应先进行健康评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这包括测量血糖、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及评估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在运动中不适情况的处理:如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并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等,直至症状缓解; 若出现乏力、胸闷、憋气及腿疼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不缓解及时就医。

在运动后的注意:不要突然停止运动,应进行5-10分钟整理运动(如慢走等),逐渐使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不要立即洗凉水澡; 及时擦汗,避免着凉;运动后监测1次血糖,可帮助掌握运动强度和血糖变化的规律,及时调整运动运动强度。

其他注意事项:①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糖块、饼干等,以防止发生意外及有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处理。②结伴出行,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③注意饮水,如无法随身携带水,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水,运动后再喝一杯。④告知家人运动地点。

结语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钥匙”,能降血糖、提胰岛素敏感性、控体重、强心肺、促心理健康。选对运动,做好准备,糖友可在运动中享快乐、控血糖、提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运动在促进实现血糖控制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糖尿病患者应该行动起来,做自己的健康管家,让运动助力减重降糖!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