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病,我们要一大早就得坐车去县城医院。如今,在卫生院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不用来回折腾了,真方便。”近日,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村民杨明,因胸痛来到镇卫生院就诊,片子刚刚拍完,施秉县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医生就收到了他的心电图像,并立刻进行远程会诊,出具详细的诊断报告。
杨明的感慨是施秉县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的一个缩影。
自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施秉县围绕“强县、活乡、稳村、惠民、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目标,整合医疗、医药、医保资源,构建“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之前,由于人员、设备短缺,卫生院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较为单一。如今,卫生院充实了医护人员,添置了检查设备,开展了新技术,能提供的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患者也不用扎堆往县级医院跑了。”施秉县牛大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蔡沃岐说。
牛大场镇中心卫生院的蝶变源于施秉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加快推进,在牵头医院——施秉县人民医院的帮助下,该卫生院于2019年通过国家甲级中心乡镇卫生院验收;2023年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2023年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逐步实现共享互认;2024年5月完成胸痛单元验收……
在牛大场镇中心卫生院看病的李大爷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我这老毛病了,以前,每次都得去县里的医院,不方便不说,一折腾就是一整天。现在好了,卫生院就能看,医生看得仔细,设备也很齐全,药费还便宜,这政策真是为咱老百姓着想啊。”
牛大场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杨志豪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很大。“以前,我们基层卫生院资源有限,遇到一些复杂病症就很棘手。现在,有了医共体,县级医院的专家能远程指导,还会定期下来带教,我们能学到很多新技术,药品也更齐全了,对我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帮助太大了。”
据悉,通过医共体试点带动,施秉县县域患者逐年回流,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其中,牛大场卫生院业务科室由试点前的16个增加到35个,床位由试点前的29张增加到45张,2023年门诊诊疗人次较试点前增幅38.14%,住院诊疗人次较试点前增幅118.56%,中医门诊人次较试点前增幅463.14%。
施秉县持续巩固提升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中已建成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三大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并得到授牌,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建设通过省胸痛中心联盟预检。今年5月,国家胸痛中心进行了现场评审,并正式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为联盟成员单位。扩建了血透中心、修建了介入室,配置口血管造影机等医疗设备。引进了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派驻1名副院长、4名专家到施秉县工作,实现了一年一学科的目标。
此外,施秉县积极探索家医签约服务新模式推进医防融合,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40个,签约居民达55915人,其中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4种慢病患者履约率达100%,农村低收入人口30种大病救治率达100%。
下一步,施秉县将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精准定位医疗机构优势特色,推进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