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1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 数字报刊系统 妇科手术护理全攻略 中西药结合治疗腹泻的方法 新生儿肠绞痛的缓解方法 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作者: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阮肇芬

手足口病,这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却是一种在婴幼儿和儿童中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每年春夏季节,尤其是5月到7月,手足口病进入了高发期,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那么,手足口病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全称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些病毒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接触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患儿的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这些病毒可通过接触患儿的疱疹液体、唾液、粪便等污染的物品(如手、毛巾、玩具、餐具等)而传播给他人。

飞沫传播: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谈话时产生的飞沫都可能携带病毒,从而感染他人。

饮食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是感染途径之一。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大多数患儿的症状较为轻微。病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潜伏期:通常为2-10天,期间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

出疹期:发热1-2天后,患儿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开始出现皮疹或疱疹。这些疱疹一般不痛不痒,周围有红晕,液体较少,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恢复期:多数患儿在1周左右可痊愈,部分患儿在病后2-4周可能出现脱甲现象,新甲会逐渐长出。

然而,少数患儿病情可能迅速进展,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脑炎、脑膜炎、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儿童的免疫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洗手的习惯,并使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同时,家长或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处理完儿童的呕吐物、粪便或更换尿片后也应洗手。

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半生不熟的食物。对一切儿童吃进嘴的东西应谨慎,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定期消毒:儿童的玩具、生活用品、个人用品应定期清洗、消毒。可选择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餐具可选择煮沸消毒。

减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提高免疫力: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做到营养均衡,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同时,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重要手段。虽然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对于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有重要意义。接种程序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可以在家中进行观察和护理。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治疗措施:

发热处理: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的温度。

口腔护理:口腔疱疹可能导致患儿疼痛或进食困难,家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淡盐水漱口。

皮疹护理:手足等部位的皮疹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避免抓挠疱疹,以免继发感染。

病情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皮疹情况等症状,一旦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只要家长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孩子的健康。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让孩子们远离疾病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