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听到 “肾炎” 这个词。但对于肾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却并不十分清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肾炎的神秘面纱,了解一下这个常见却又让人有些困惑的疾病。
肾炎,全称肾小球肾炎,是指由于免疫介导的、炎症介质(如补体、细胞因子、活性氧等)参与的,导致肾固有组织发生炎性改变,进而引起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的一组肾脏疾病。肾炎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肾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感染:链球菌感染是急性肾炎最常见的病因,但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肾炎。例如,在发生肾炎前1-3周,患者可能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齿龈脓肿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发肾炎。
3.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控制不佳,也可能导致肾脏受损,引发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性肾病。
4.遗传因素:某些肾炎具有家族遗传性,如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5.药物及毒物:某些药物或毒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药物性肾炎或中毒性肾炎。
肾炎的临床表现
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以下是一些典型症状:
1.水肿:肾炎患者常出现眼睑、下肢、颜面等部位的水肿。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所致。
2.少尿、血尿:肾炎患者多以少尿开始,逐渐发展为无尿。同时,可能伴有肉眼血尿,尿色深呈混浊棕红色或洗肉水样。
3.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形成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4.高血压:约80%的肾炎患者会出现高血压,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所致。
5.贫血:肾炎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进而引发贫血。
6.腰酸、乏力:肾炎患者常感腰酸背痛,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所致。
7.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尿量减少、夜尿增多、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肾炎的检查方法
为了确诊肾炎,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
1.尿液检查:包括尿蛋白、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等项目的检查。蛋白尿和血尿是肾炎的重要诊断指标。
2.血液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补体C3、C4及CH50等项目的检查。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损伤程度。
3.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变化,对肾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帮助。
4.肾活检: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肾活检。肾活检是诊断肾炎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病理类型和指导治疗。
肾炎的治疗原则
肾炎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因、一般治疗、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以及肾脏替代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去除诱因:如避免劳累、去除感染等诱因,避免接触肾毒性药物或毒物。
2.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临床症状好转后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方面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3g以下),肾功能正常者不需要限制蛋白质入量,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3.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如针对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等。同时,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合并症也应积极治疗。
4.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如肾性贫血、肾性骨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5.肾脏替代治疗: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
预防与注意事项
肾脏健康至关重要。预防肾脏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定期体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拒绝暴饮暴食与过度饮酒。积极锻炼可增强体质与免疫力,切勿久坐。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皮肤感染。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者,要积极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累及肾脏。
总之,肾炎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通过了解肾炎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肾炎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