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0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手术后发烧正常吗? - 数字报刊系统 宫颈癌筛查,爱自己多一点 CT检查前需要知道的事 手术后发烧正常吗? 孕期肝内淤积,轻松应对有高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术后发烧正常吗?

作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谢源嫄


手术,作为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与健康的曙光。然而,手术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它伴随着复杂的生理反应和恢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烧作为一个常见的症状,常常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困惑与担忧。那么,手术后发烧,究竟是不是正常现象呢?

手术后发烧的初探

1. 发烧:身体的警报信号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是人体对某种刺激做出的防御性反应。当人体受到感染、炎症或其他应激因素刺激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调整体温设定点,导致体温上升,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抗外来病原体。因此,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应对问题的一种表现。

2. 手术后发烧:特殊情境下的反应

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刺激,会触发身体的多种生理反应,包括发烧。手术后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可能是手术本身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也有可能是手术后的感染导致的感染性发热。

剖析手术后发烧的原因

1. 非感染性发热:手术后的“正常反应”

(1)手术创伤与吸收热

手术过程中,组织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的组织细胞在修复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即吸收热。此外,手术中使用的缝线、止血材料等异物也可能引起机体的反应,产生低热。这种非感染性发热一般出现在手术后早期(通常是前3天),体温多不超过38.5℃,且无明显感染症状。它是手术后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退。

(2)药物与麻醉反应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抗生素等药物也可能引起发热反应。特别是某些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时,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此外,麻醉剂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热量。这种药物与麻醉反应引起的发热一般在停药后会逐渐缓解。

2. 感染性发热:警惕手术后的“隐形杀手”

如果手术后3天以上仍持续发热,且体温逐渐升高,同时伴随有咳嗽、咳痰、尿频、尿痛、伤口红肿等感染症状时,应高度警惕感染性发热的可能性。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肺部感染

手术后患者由于疼痛、麻醉等原因活动受限,容易导致肺不张和痰液积聚,从而引发肺部感染。高龄患者、长期吸烟者以及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2)伤口感染

手术切口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术后护理不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导致伤口感染。伤口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

(3)泌尿系感染

手术后患者由于需要插尿管等原因,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特别是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感染。泌尿系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4)其他感染

除了上述常见的感染部位外,手术后还可能发生静脉炎、腹膜炎等其他部位的感染。这些感染都会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并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

如何应对手术后发烧

1. 密切观察与及时沟通

手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的体温变化,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任何不适症状。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非感染性发热的处理

对于非感染性发热的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温水擦浴等)来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

3. 感染性发热的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抗感染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对感染部位进行清创处理、加强换药和引流等措施以促进感染的消退。

预防手术后发烧的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充分

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对于存在感染灶的患者应在术前进行积极治疗以控制感染。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准备以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能力。

2. 术中操作规范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时间和组织损伤。对于需要插尿管等操作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并加强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结语

手术后发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作为患者及家属应正确认识手术后发烧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医护人员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