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0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 数字报刊系统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如何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 免疫版“速度与激情”:指标间的竞速之战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南宁市福利中医医院 陆艳玲


 

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的气道炎症和逐渐进展的气道狭窄为特点,导致患者长期遭受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的困扰。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此,深入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对于遏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

1.定义与特征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连接气管与肺部的管道)发生长期、反复的炎症。这种炎症导致支气管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影响气体的顺畅通过。其主要特征是持续至少两年的咳嗽、咳痰,且每年持续至少3个月,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2.症状表现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或夜间更为严重;咳出大量白色或略带黄色的黏液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及体力活动时耐力下降。在感染或气候变化时,症状往往会加重。

3.发病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此外,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烹饪烟雾、工业废气等)、职业性粉尘暴露、遗传因素、年龄增长以及呼吸系统感染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4.与急性支气管炎的区别

与急性支气管炎相比,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长期过程,症状更为持久且反复出现。急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几周内即可自愈。

 

诊断与医疗干预

1.诊断过程

确诊慢性支气管炎需要综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吸烟史、职业史及家族病史,进行肺部听诊,观察是否有喘息声或呼吸音减弱。肺功能测试是评估肺部健康状况的关键,包括测量肺活量和气流速度等。

2.治疗原则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并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药物治疗方面,支气管扩张剂可放松支气管肌肉,改善气流;抗炎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症;对于有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黏液溶解剂。非药物治疗包括肺康复训练,通过锻炼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运动耐力。

 

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1.环境管理

保持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和香水。

戒烟限酒:戒烟是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首要步骤。同时,限制酒精摄入,以免加重呼吸道刺激。

减少有害暴露:尽量避免接触工业粉尘、化学气体等有害物质,必要时佩戴防护口罩。

2.饮食调整

均衡营养: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剂和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充足水分:保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避免刺激食物:减少辛辣、油腻、过甜或过咸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咳嗽和痰液分泌。

3.运动与休息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体能,选择散步、慢跑、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合理安排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呼吸训练:学习并实践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技巧,有助于放松呼吸道,提高呼吸效率。

 

心理支持与自我管理

1.心理调适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因长期症状困扰而感到焦虑、抑郁。通过正念冥想、瑜伽、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情绪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病情监测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症状变化,如咳嗽频率、痰液颜色、呼吸困难程度等。一旦发现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遵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与医生沟通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慢性支气管炎虽是一种长期的挑战,但通过细心护理和科学管理,患者完全有可能控制病情,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关键在于理解疾病本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重心理调适和自我管理。记住,医患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战胜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呼吸健康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