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中,家长们最常提及的病症莫过于“感冒”或“上感”(上呼吸道感染)。虽然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互换使用,但实际上它们在医学上有一定的区别和不同的症状表现。本文将深入浅出地解析感冒与上感的区别,介绍儿童在感染这些疾病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健康问题。
感冒与上感
1.感冒
感冒,医学上称为普通感冒,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轻微上呼吸道疾病。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时释放的病毒颗粒。感冒病毒种类繁多,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
2.上感(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指的是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它不仅包括普通感冒,还涵盖了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疾病。上感的症状和病程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儿童感冒的常见症状
1.局部症状
鼻塞、流涕:感冒病毒刺激鼻黏膜,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孩子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鼻涕初期多为清水样,后期可能变为黄色或绿色。
咳嗽: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是干咳或有痰的咳嗽。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
咽喉痛:病毒感染咽喉部位,引起咽喉充血、水肿,导致咽喉痛。孩子可能会因为咽喉痛而拒绝进食或饮水。
2.全身症状
发热:感冒病毒进入体内后,会触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密切监测体温,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乏力、头痛:病毒感染还会引起全身不适,孩子可能会感到乏力、头痛,甚至焦躁不安。
消化道症状:部分孩子在感冒期间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有关。
儿童上感的特殊表现
1.婴幼儿上感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上感时全身症状往往较重。他们可能突然起病,出现高热、咳嗽、食欲差等症状。部分婴幼儿还会伴有呕吐、腹泻,甚至可能引发高热惊厥。婴幼儿上感时,家长应特别关注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及时就医。
2.年长儿上感
年长儿上感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他们可能在受凉后1至3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痒等症状。部分年长儿在发病早期还可能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这可能与发热引起的阵发性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并发症与辅助检查
1.并发症:婴幼儿上感时,由于病情较重,容易引发并发症,如高热惊厥、中耳炎、鼻窦炎等。年长儿若因链球菌感染,还可能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严重疾病。因此,家长在孩子上感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辅助检查:儿科医生在诊断上感时,通常会进行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的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鼻咽分泌物病毒分离、抗原及血清学检测可明确病原。此外,医生还可能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咽培养、胸片等辅助检查。
治疗与护理
1.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咳嗽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发热时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咳嗽时可适当雾化或口服中成药止咳祛痰。
病因治疗:由于大多数上感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无需使用抗生素。但若病情严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需及时加用抗菌药物。
休息与营养:患儿应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家长应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2.注意事项
避免交叉感染:感冒和上感都是传染性疾病,家长应做好家庭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食欲等。若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
合理用药:家长切勿盲目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总之,感冒和上感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虽然它们的症状有所重叠,但在病因、病程和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家长在面对孩子感冒或上感时,应保持冷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同时,加强家庭卫生和营养支持,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家长们能更加了解感冒和上感的相关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