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的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肺心病更为常见,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长期慢性肺部疾病发展而来。其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气紧,晚期可能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如全身水肿、颈静脉怒张等。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做好肺心病的护理至关重要。
饮食护理
1. 清淡易消化 肺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可以选择米粥、面条、蒸蛋等食物,既容易消化,又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2. 高蛋白饮食 由于肺心病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身体消耗较大,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肺心病患者的康复非常有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多吃一些富含钾的蔬菜,如菠菜、芹菜、土豆等,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4. 控制水分摄入 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脏负担较重,容易出现水肿,因此需要控制水分的摄入。一般来说,每天的饮水量应控制在 1500 毫升左右,避免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生活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肺心病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室内吸烟,减少烟雾对呼吸道的刺激;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
2. 注意保暖 肺心病患者的呼吸道对寒冷刺激比较敏感,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因此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
3. 适当运动 肺心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即可。
4. 避免劳累 肺心病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熬夜、加班等;在病情发作期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与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怀患者,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必要支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分享成功案例,参与康复活动,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同时,引导患者通过听音乐、阅读、手工艺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康复。
病情观察
1. 观察呼吸情况 肺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是否正常;有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的颜色、量、性质等是否有变化。
2. 观察心率和血压 肺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是否正常,有无心律失常的表现;血压是否稳定,有无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3. 观察水肿情况 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脏负担较重,容易出现水肿,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水肿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下肢、腹部等部位是否有水肿;水肿的程度是否加重。
4. 观察意识状态 肺心病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清醒,有无嗜睡、昏迷等情况。
药物护理
1. 遵医嘱用药 肺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要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
2.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肺心病患者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3. 避免使用对心脏有损害的药物 肺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差,因此要避免使用对心脏有损害的药物。在用药前要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病情,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