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是每一个生完孩子宝妈的头等大事,产后恢复较佳,能帮助产妇获得第二次生命,原本身体中的小隐疾也能在产后恢复阶段解决,反之,则可能会出现多种后遗症。产后漏尿、阴道松弛等均是盆底损伤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常见的盆底肌康复误区
盆底肌能自愈,无需康复?
在怀孕与分娩期间,女性盆底肌均可能会受到损伤。虽然在生产后,盆底肌能自行恢复,但很难恢复到孕前的水平。因此,在孕妈分娩后,需要为其提供外界干预,帮盆底肌以更快的速度恢复。如果分娩后不对盆底肌进行任何康复干预,则随着年龄的上升,女性会出现漏尿、子宫脱垂等情况。
剖宫产不需要盆底肌康复?
很多孕妈认为,对盆底肌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顺产,因此剖宫产的分娩方式下,不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盆底肌并不只是在分娩的过程中会受到损伤。怀孕期间,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会增加宝妈的腹压,子宫长期对盆底肌群产生压迫,导致盆底肌失去弹性,产生松弛无力的情况。因此,即便是实行剖宫产分娩方式,宝妈也会发生盆底肌损伤。
错过产后最佳时期就不需要康复了?
产后42天-6个月均是盆底肌恢复的黄金时期。但部分孕妈在分娩后,对康复干预的认知存在误区,可能导致最佳康复时机被错过。慢慢的,宝妈出现漏尿等症状后才意识到盆底肌康复的必要性。这时,孕妈就会提出疑问,此时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还有必要么?当然可以了,盆底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何时做都是有效的,只不过在最佳康复时期接受康复训练,恢复效果才能更好,疗程也就越少。
盆底肌康复怎么做
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过程取决于对病人的治疗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盆底肌功能训练
指导孕妈应收缩与放松盆底肌和肛门各维持5-10 s,连续做15-30min最佳。每日应进行2-3次,每日做盆底肌训练的次数应在150-200次之间。该训练以6-8周为1个疗程。正确的盆底肌训练过程中,发力应是向上、向内的,而不是向下憋气的。在进行盆底肌训练过程中,要平稳呼吸,不能憋气,不能夹腿夹臀。在训练初期,孕妈能试着将手放在腹部上,感受到训练过程中不使用腹肌来帮忙收缩,学会正确的训练方法。
盆底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
产后到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接受正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宝妈应排空膀胱,做好康复前准备。将盆底肌评估或治疗探头置入病人阴道中,根据病人症状不同,将电极片贴在孕妈相应皮肤区域上。根据语音与图像提示,收紧、放松盆底肌肉。治疗方案通常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与肌电触发电刺激,用于改善宝妈盆底肌疲劳,提升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肌功能。
盆底肌康复注意事项
盆底肌康复训练期间,应重点注意的问题是该训练方式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持之以恒,切勿操之过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通常情况下,盆底肌康复训练期间孕妈无需住院,根据孕妈实际情况,能调整训练周期,部分孕妈能自行在家完成训练。如果是盆底肌肉电刺激或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则需要每周回医院进行两次,间隔2-3天治疗一次。盆底肌恢复所需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孕妈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以及个人情况等。通常情况下讲,如果方法得当,孕妈只需要连续做1-2个月的训练或治疗,盆底功能就能基本改善。那么如何能判断宝妈盆底肌已经恢复正常了呢,当孕妈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情况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得到解决,也就提示盆底肌恢复效果良好。如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上述问题仍未得到改善,则孕妈就应该考虑调整盆底康复方案,或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干预了。且治疗后,孕妈应时刻关注盆底肌功能变化,若仍存在尿失禁、腹痛等问题,或出现感染、出血等症状,则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盆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如果阴道出血,生殖道感染,下腹不适时应暂停康复训练。
(崇左市妇幼保健院 吴丽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