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法是指采取按摩、刮痧、拔罐、针灸、穴位注射等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针对机体健康情况选择相应穴位进行中医疗法,可起到预防及改善疾病的作用。其中穴位按摩疗法可在不用药、不扎针的情况下实现养生保健,不受设备、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人们可通过穴位按摩疗法实现自我调理。
穴位疗法概述
穴位按摩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人体内含有12条经络,分别是胆经、肝经、肾经、大肠经、胃经、肺经、小肠经、脾经、心经、膀胱经、心包经和三焦经。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的心、小肠、肺、肾、大肠、肝、胃、胆、脾、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而经络上又含有多个穴位,如膀胱经上穴位包括睛明、肺俞、厥阴俞、心俞、承山、金门、飞扬、肾俞、至阴、申脉等穴位。穴位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能够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达到通经活络、祛邪扶正、调整人体机能等作用。穴位按摩常用手法包括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上述手法可相互配合进行。在穴位按摩时根据作用穴位点是否出现麻、胀、木、酸、痛、痒的表现对穴位、经络疏通情况进行判断,如麻提示气通,血不通。木提示血气不通。酸提示经络通畅,但气血不足。胀提示气足,但气排出不畅。痛提示存在血瘀。
穴位疗法自我调理方法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通过对百会穴进行按摩可解决脱发烦恼。在按摩百会穴时应将手握空拳,采取间歇性、急速的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5分钟,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大。同时可使用梳子梳理头部或用手指干梳头,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
大钟与天柱穴
大钟穴在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向下1cm。天柱穴在后脑骨正下方凹陷处,在斜方肌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cm。将大钟穴与天柱穴配合按摩可起到醒神健脑的作用。在按摩时应采取按揉手法,用指腹按压血压持续6秒后缓慢松开,反复按压,次数在30至50次。
率谷穴
率谷穴在耳尖上方,正对耳尖1.5寸的地方,按摩该穴位可起到改善偏头痛的作用。可在每晚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按摩一次,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10分钟不仅可改善偏头痛症状,还能够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陂与脚腕的相交处,该部位有一硬筋,旁边有一窝为解溪穴,可每天按压解溪穴,每次持续10秒,反复进行,应坚持一个月可起到改善头晕目眩、睡眠质量差等症状。按摩后可做脚腕运动,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掌、脚踝缓慢转动。此外,还可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转动脚腕。
神庭与印堂
印堂位于双眉连线中点。神庭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将神庭与印堂配合按摩可改善头昏脑涨、精神疲惫等症状。按摩时应用中指与食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点按两处穴位,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3至5分钟,直至按压部位出现微热。
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通过按压大敦穴能够起到促使血压快速平稳的作用。可使用指甲轻轻掐大敦穴,或采取艾灸该穴位,灸的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
听会穴
听会穴位于耳垂前面下颌骨髋状突出的后缘,张口有凹陷的地方。通过按摩听会穴可起到改善牙痛、肝火旺导致的耳聋耳鸣等症状。按摩时应使用食指按压听会穴350至400下,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见效。
后溪穴
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为后溪穴,按摩后溪穴可起到促使肝血充足,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按摩时使用食指与大拇指,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在眼睛外侧1厘米处。通过按摩瞳子髎穴可起到改善迎风流泪的作用,使用食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持续时间控制在40次。
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人的内眼角的凹陷处,通过按压睛明穴可引膀胱经气血,改善老视。应用两指的大拇指指腹夹住鼻根,按压睛明穴,按一下松一下,同时可配合攒竹穴按摩。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赵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