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床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坠床与跌倒的定义
坠床是指床上的人从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差的床上以旋转或翻滚的姿势,以身体任何部位触碰地面的行为。老年患者为坠床跌倒为高危人群,因为老年患者的肌肉关节能力、平衡能力受年龄因素影响逐渐降低使得其容易发生坠床。
跌倒是一种不自主、突发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在较低的物体,如地面、地板上,不包括由于癫痫、瘫痪或外来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跌倒可引起外伤、骨折、诱发心血管疾病等。跌倒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三级,一级:不需要或仅需简单治疗与观察,如软组织挫伤、皮肤擦伤以及不需要进行外科缝合处理的皮肤小裂伤。二级:需要采取外固定、缝合等处理措施,如软组织撕裂伤、关节扭伤、挫伤等。三级:需要继续住院医疗或其他科室会诊等医疗措施,包括骨关节骨折、精神或躯体状态改变、意识丧失等。
坠床跌倒的危害
骨折:住院患者病情均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性,如骨科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情况,若发生坠床跌倒会导致骨折端愈合延迟,甚至二次骨折对患者生命健康有严重负性影响。此外,外科、内科等科室患者在发生坠床跌倒后容易引发骨折,包括手腕、髋部、脊椎等部位的骨折。尤其是老年人机体素质、抵抗力较差,再加上疾病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更容易发生坠床跌倒,在坠床跌倒后更容易发生骨折。
脑部损伤:人的头部较为脆弱,坠床跌倒可能导致头部受伤,如颅内出血、脑震荡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压疮:长期卧床或无法自行起身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容易出现压疮。而坠床跌倒发生后会使得患者卧床时间延长,若长时间无法得到及时照料,会增加压疮严重程度。
导致坠床跌倒的原因
年龄因素:老年人受年龄因素影响,关节活动功能、听觉、平衡能力较差,在下床或行走时容易因姿势不当等因素出现坠床跌倒等情况。
环境因素:患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当病房内或病区走廊地面有积水或地面较滑、有障碍物、光线昏暗时就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情况。同时,若病床没有固定且未拉起床档,在翻身等活动时就容易发生坠床。
疾病因素:部分疾病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感知觉功能、骨骼肌肉力量协调等构成影响,如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后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在活动时没有支撑物导致跌倒。
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受疾病、治疗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负性心理,在活动时容易因心不在焉等情况出现坠床跌倒。此外部分患者脾气倔强,不愿意请求别人帮助进行超出能力范围的活动时就容易跌倒。
药物因素:麻醉镇静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药物均会对患者的意识构成影响,在用药后若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引发坠床跌倒的情况。
预防坠床跌倒的方法
床边活动时注意事项
在下床时首先应将床头抬高至30度,保持3-5分钟,之后活动头颈部、手部关节,将床头抬高60度,进行踝关节屈伸活动。调整体位为端坐位,保持3-5分钟,活动上肢时若有引流袋应对其进行整理与固定。若无法自主调整床头应缓慢起身,保持端坐位后活动四肢。之后将双腿垂在床边外侧双腿着地,尝试用双腿支撑身体缓慢站立,可抓住床栏缓慢活动,若无不适可尝试行走。
下床行走时注意事项
下床活动时应有陪护人员或家属陪伴,拖鞋选择防滑鞋,避免滑倒。若病情状况允许可尽早下床活动,并循序渐进增加下床活动时间。下床活动时若出现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不适应立即蹲下或坐下休息。
卧床休息时注意事项
一个人卧床休息时应拉起床栏尽量躺在床的中间,上下床时不可翻越床栏。保障过道、活动区域没有障碍物,常用物品放在床头柜或便于取用的地方。需要帮助时可按床头呼叫铃避免在无人陪伴下自主下床活动。
使用卫生间时注意事项
在使用卫生间时应穿长度合适的衣裤、防滑的鞋子,若出现跌倒等意外可按呼叫器或呼叫家属、陪护人员、护士,采取帮助措施时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者躯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曾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