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也指孤独症谱系障碍,其实际上是目前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代表性疾病。对于不同年龄的自闭症患儿而言,具体表现出的症状存在差异。如果想要提高干预效果,孩子家长就要全面掌握“儿童自闭症”相关的知识,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下面进行简单介绍和普及。
儿童自闭症的发生原因
现阶段在自闭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并没有完全阐述清楚,很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都认为儿童自闭症与遗传、环境等多种类型的病因有关,综合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精神症状。除去基因异常之外,多种神经功能失调从某种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也存在与自闭症发病存在关联的可能性。除去分析的这些异常情况,还发现胎儿的淋巴细胞对母体抗体产生反应,这种情况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受损。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家里有可能存在一些家族的病史,并且男孩的发病率为女孩的三倍。不可否认,自闭症的出现也与高龄生产、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存在关联。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一致认为孤独症是一个遗传环境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疾病。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表现
婴儿期:孩子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缺乏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幼儿期:孩子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的抚养者不产生依恋,不怕陌生人,不喜欢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如果儿童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自闭症的早期表现。针对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孩子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经过明确诊断之后进行对症治疗,防止对儿童后续成长、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表现
社交障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日常生活中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甚至遇到陌生人之后出现退缩、回避、跑开的情况。即便是家中关系比较近的亲人和经常陪伴的人,与自闭症儿童交流,其也会出现回避和眼神躲闪的情况。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始终处于自己玩的状态,如蹲在角落,自言自语等。此外,一部分患儿不能正面回答问题,家长发出指令之后无法正常按照要求完成。
交流障碍。①言语交流障碍:常常表现说话较同龄儿晚或有些甚至不说话。有些儿童出现语言倒退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原本有些话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不再说。不会适当地用语言沟通,存在答非所问,人称代词分辨不清,即刻模仿言语如“鹦鹉学舌”、重复说或问一句话、异常语速及语调等。②非言语交流障碍:如拉着父母的手伸向自己想要的东西,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情及眼神表达想法,不能理解他人的姿势及面部表情等的意义。
兴趣狭窄。比如:迷恋于看电视广告、旋转物品、排列物品、天气预报、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对一些物品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棍、玩具熊等都有可能让儿童爱不释手及随身携带。
刻板动作。长时间重复某一个动作,并对具体重复的动作具有强迫性,如去玩的时候非要走哪一条道路、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重复跑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反复闻物品等。这些都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刻板动作。
精神神经症状。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睡眠障碍、多动、冲动、攻击、自伤、自笑、情绪不稳定等行为合并抽动症、癫痫、脑瘫、感觉系统损害等。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现阶段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患儿家属十分关注自闭症的治疗。这种情况下,很多学者和临床医生积极探讨最佳的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案。康复训练和教育十分重要,其中比较推崇“行为分析法”,同时这一理论着重强调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社区多方力量的结合,科学合理地改善患儿预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教育过程比较漫长,一定要定期对儿童进行评估,保证心理治疗这种方法在儿童自闭症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自闭症儿童通过接受行为治疗,不仅能够强化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也能及时矫正危害自身的行为,如对年龄比较大和自闭症损害程度较低的孩子,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潜力、改善预后。
除此之外,某些药物在有明显精神神经症状,或是已经威胁自身和其他患儿安全的治疗中进行应用,也会发挥较为独特的作用,如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两种治疗药物,比较适合应用在易激怒和行为障碍的自闭症患儿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