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对于急性阑尾炎患儿多采用手术方式摘除阑尾,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被广泛用于阑尾炎治疗中,因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和良好效果,从手术治疗方面能够显著减轻患儿的痛苦,受到广大医患的追捧。但术前肠道准备、术中使用CO2气体及药物麻醉等均可导致患儿胃肠功能紊乱。故如何帮助急性阑尾炎术后患儿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减轻痛苦十分重要。
术后胀气原因
胃肠道气体积聚过多:主要因素可能是:①心理因素:诸多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情绪变化和外部环境刺激,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生理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②手术因素: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延长、严重胃壁挫伤、肠壁牵引时间延长、腹部温湿度变化、术后腹部感染迷走神经干损伤,残胃处于低张力状态,无神经支配,残胃本身发生炎症性水肿胆汁反流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干扰正常胃排空。⑤饮食变化:术后过早进食,或摄入高脂肪、高蛋白,可引起胃部不适,加重胃壁水肿;⑥一般情况: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钠者,会导致吻合口水肿和胃排空障碍。
腹部手术后肠道蠕动恢复时间过长,造成术后腹胀。营养摄入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大量胃肠分泌物积聚在肠腔内无法吸收,肠道过度扩张,影响肠壁静脉回流,引起肠壁水肿,血浆漏入肠壁、管腔和腹腔,加剧腹胀。手术中,迷走神经受损,导致肝、胆、胰、肠等器官分泌功能下降,肠内各种消化液不足,各种消化酶缺乏,小肠蠕动减弱,往往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不完全,导致腹胀。
术后使用镇痛泵抑制肠蠕动:由于镇痛泵使用的镇痛剂是吗啡和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因此会抑制肠蠕动。尤其对于腹部手术后患儿,可能会出现腹胀、排气时间延长和便秘。
营养缺乏与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过低导致腹胀,术前长期禁食,甚至呕吐,胃肠道出血,术后禁食,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电解质紊乱,血钾低,从而腹胀,腹部手术前后禁食,营养素供应不足,腹部手术造成的创伤,以及身体的压力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均会导致体内营养紊乱,尤其是某些营养代谢过程中缺乏微量元素或中间产物,均可导致腹胀。
腹腔积液、积气:低蛋白血症引起腹水手术、吻合口瘘、术后胃肠道吻合口弛缓、胃肠道气体溢出腹腔、术后腹部感染引起的腹腔脓肿、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假性囊肿。
膀胱尿潴留:神经、麻醉药品、术后镇痛泵或解痉镇痛药可引起膀胱尿潴留和腹胀。
术后排气方式
针对术后存在排气障碍的患儿,医生通常建议其尽早开展床上及床下活动,若患儿身体条件允许,可尽快进行下床活动。一般情况下,手术后第二天便可翻身躺在床上,越早下床越好,能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其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人体中的许多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在维持胃肠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若缺乏上述离子,将会抑制胃肠道功能。因此,需要进行术后血液测试来检测这些离子的水平。另按摩小腹或热敷对术后排气同样重要,对小腹进行一些热敷,局部升高的温度可以促进和刺激小肠的蠕动。中医和针灸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灸刺激足三里等穴位,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服用专门的食物进行术后排气以及对术后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对其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排气食物,可根据引起腹胀的不同原因,调整饮食,选择易于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吃这些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排便,避免进食葱、姜、蒜、豆制品、薯类食物、花菜类、萝卜、甜品、碳酸饮料、牛奶等食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腹胀严重时,禁食是必要的。采取半坐位,及时放置胃导管进行负压吸引,排出胃肠道内积聚的液体和气体,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肠道扩张程度,减少导管水肿和充血。
小结
急性阑尾炎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其病情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但受手术麻醉药物及个人体质等因素导致术后出现排气障碍,在增加其难受程度的同时,影响其预后恢复。本文通过科普急性阑尾炎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术后排气产生原因、解决措施,极大程度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术后排气的认知与了解,能够帮助其及时解决排气障碍的问题,以此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促进其预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