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院内首例DSA脑血管造影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17 浏览次数:
3月13日,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外一科在贵阳市第二城市医疗集团(金阳医院)专家团队的全程指导下,成功完成本院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DSA)。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医院神经介入诊疗领域的空白,更通过 “家门口的三级诊疗” 体系,为区域脑血管病患者搭建起生命救治的 “黄金通道”,标志着贵阳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技术突破:微创诊疗守护生命 "黄金 1 小时"
本次手术由金阳医院挂职副院长朱应乾、帮扶专家杨林副主任医师全程指导。手术采用领先的 Philips 数字血管造影系统,通过 1.5mm 微创通道完成3D血管重建,精准定位患者右侧丘脑出血区域。术中创新性结合神经导航技术,使辐射剂量降低 60%。杨林教授表示,DSA 技术的应用将区域脑卒中救治时间窗缩短至 “黄金 1 小时”,为动脉瘤栓塞、急性脑梗取栓等四级手术提供了坚实基础。
患者案例:从 “辗转求医” 到 “家门口治愈”
53 岁的患者周女士因突发头痛、晕厥入院,头颅 CT 显示右侧丘脑出血。其复杂的基础疾病(高血压、慢阻肺、糖尿病等)及近脑干出血的高危位置,对诊疗提出严峻挑战。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团队决定采用 DSA 技术排查出血病因。
术前,朱应乾副院长、杨林副主任医师亲自带领团队与患者周女士及家属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术前沟通。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DSA的原理:“就像给脑血管拍‘高清电影’,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动态捕捉血管病变细节,帮助医生‘精准拆弹’。”他还细致解答了家属对微创手术安全性的担忧,并展示了同类病例的成功数据。
术中发现,患者颅内血管仅存在轻度狭窄及不光滑,成功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致命性病变。术后次日,朱应乾副院长再次来到病房查看恢复情况。周女士感慨:“原本以为要去市里排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问题,创口小、恢复快,真是省心又安心。”
集团赋能:三级诊疗体系扎根基层
作为贵阳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试点,白云区人民医院通过“全托管+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三甲医院技术与基层服务的深度融合:
-人才筑基:金阳医院神经外科、普外科专家团队每周开展联合查房、手术带教,2024年以来已培养5名可独立完成三级手术的本地骨干;
-技术领航:依托医疗集团资源,外一科还创新开展腹腔镜四孔法肠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术式,微创手术率突破90%;
-设备升级:配备术中磁共振、DSA造影系统等尖端设备,构建"检查-介入-手术"一体化平台,四级手术年增长率达10%。
民生普惠:家门口的 "生命防线"
随着脑血管造影术(DSA)技术的落地,外一科同步构建起三大特色诊疗体系:脑血管病闭环管理、微创外科矩阵、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其中,糖尿病足 MDT 模式通过骨水泥载药等技术,将截肢率从 28% 降至 9.5%;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创新应用 "三镜联合" 技术,术中出血量控制在 50ml 以内,达省级三甲水平。
未来展望:从 "中转站" 到 "终点站"
白云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华表示,2025 年将深化 "技术平移 + 人才共育" 机制,重点建设慢病中心、脑病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让基层医院从 ' 中转站 ' 升级为 ' 终点站 ',这正是医改的初心所在。"
此次 DSA 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区域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救治方案,更标志着贵阳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技术同质化发展,基层群众将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DSA 手术:脑血管疾病的 "火眼金睛"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 "金标准"。它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结合数字化影像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走向及病变位置,如同为脑血管绘制一张高精度 3D 地图。
DSA 适用于以下临床场景:
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排查血管狭窄、闭塞或畸形。
颅内出血病因诊断:明确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来源。
肿瘤术前评估:评估头面部肿瘤血供及与血管的关系。
急性脑梗救治:在 "黄金 1 小时" 内指导动脉溶栓或取栓。
术后随访: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及复发风险。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