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医阴阳五行答何祚庥院士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16 浏览次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何祚庥院士有关中医阴阳五行的言论,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与过去100多年的情况一样,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莫衷一是。

中医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衍昌盛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奉为“国粹”,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里程碑,然而,近代中、西医之争以来,中医阴阳五行就屡遭诟病。

中、西医之争时间之长、涉及之广、影响之大、损失之惨、教训之深,有史以来实属罕见,它反映的是东、西方之间文化的碰撞、理念的博弈、文明的冲突,现在肆虐的慢性病和“非典”“新冠”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其马太效应,。

中、西医之争这个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中、西医的关系,这个问题已严重阻碍医学发展和卫健事业的进步。

要彻底解决中、西医关系问题,厘清中医阴阳五行的历史际遇,必须从医学说起。

人类医学仅一门,不存在“统一”“整合”等问题,中、西医与其它模式一样,都属于医学的外延。

理、法、方、药、技自成体系,特色鲜明、表现突出、影响深远、传播面广、学术价值最大、学科地位最高,标志学科阶段性成就,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主流学派为医学形态。中医、西医分别具备以上特征,为形态级医学模式,常被直称为医学。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也要从哪里开始”,医学思想,即医学观、方法论为医学模式的实质内含,也是划分模式的标准。在医学史上,巫(神)医的医学观是唯心主义,本质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为医学的第一学科形态;中医、古典西医及各民族医学的医学观为朴素唯物主义,本质是古代农牧业文明时代,封建主义社会的医学模式,代表真正科学意义上人类医学完备的第二学科形态;西医的医学观是机械唯物主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其本质是近、现代工商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医学模式,为人类医学完备的第三学科形态。

将“中、西医关系”放到人类文明的进程里、哲学的视野下、医学历史的长河中考察,不论从生产力水平、经济条件、社会制度、上层建筑、文明背景、生理基础、疾病谱系、认识能力、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发展阶段等等哪个方面、哪个角度评判,都是中医在前,西医在后,因此,中、西医的关系是医学的先、后学科形态。

医学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古代,中医否定巫医,其观点早在《史记﹒七十列传﹒扁鹊仓公列传》有载:“信巫不信医,不治也”;近代,西医否定中医,1875年日本订立条例“废除汉(中)医”,从此中医被排斥,“社会精英”们多次以“旧医”之名,欲将其“废(黜)止”而后快,其观点为中医是“封建医学”“传统医学”“不(伪)科学”;现在,西医又被否定了,自己公开承认“遭遇八大堡垒”“陷入窘境”,需要“医学模式转变”。                             

   医学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发展的逻辑线索是:巫(神)医——中医、各民族医学、古典西医——近、现代西医。

秉持辩证的否定观。一方面,在学科层面和时间轴线上,呈现出先中医后西医的发展顺序;另一方面,在学派层面和现实空间里,中、西医等模式之间又是平等并列的,完全有必要,也应该根据临证实际需要,在排除具体的冲突性因素后,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强强联合,随意排列、组(结、联、融、耦、糅、螯、整、嵌、配……)合,也可以不拘一格,在人类建树的一切医学模式之间,“大胆结合,谨慎处理”,形成广义的“中西医结合”。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为此,毛主席指示:“中西医两法治疗”;周总理指出:“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慢性病”肆虐,上升为主要的疾病形态,标志人类步入当代医学新纪元。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消灭“慢性病”的社会历史活动构成当代医学实践,是当代人类解放运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当代医学实践亟待当代医学观、方法论的指导,“千年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最先进的哲学理论体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路明灯,当然也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当代医学观、方法论。

“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发展了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社会在未来更长时间内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因此也就必然指导当代医学的实践活动、理论创新、模式建立及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其实,毛主席早就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将来发展只有一个医,应该是唯物辩证法作指导的一个医。”

这样,当代医学一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和思想观念的最高峰、最前沿,实现了实践创新、指导思想和文化观念层面从被动向主动的转移。

在社会层面,现在的医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文学表述为医学的滞后,终结滞后的过程和结果为复兴,当代医学承载医学复兴的历史使命。复兴也是发展,是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已属传统医学,不是当今主流模式,阴阳五行也不是主导、普世的医学观、方法论,现再继续纠结阴阳五行已无现实意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各级政府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当代医学披荆斩棘,破浪前进,一定能如期完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如愿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竹园镇中心卫生院 陈军)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